中国外交走向以人为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6:22 中国青年报 | |||||||||
余永胜 最近,法国《欧洲时报》、罗马尼亚《欧洲商报》等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均发表文章,盛赞中国外交从“外交为国”到“外交为民”的新变化。这表明,近年来中国外交“以人
从实践上看,中国外交界常挂在嘴边的“外交无小事”,已经不限于国家关系领域,还贯彻到海外中国公民权益的维护上。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参与者,还是推动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旅游、经商、留学、打工等等。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当时难。”在国外的中国同胞人身权利、物质利益、安全利益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他们在国外大都形单影只,举目无亲。这时候,寻求“娘家人”的帮助,就成了他们惟一的指望。这就对我们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值得称赞的是,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实践表现来看,我国外交正朝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去年莫斯科友谊大学失火,多名中国学生遇难。中国驻俄大使馆官员迅速赶到事发地,安排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慰问劫后余生的中国公民,处理遇难学生的善后事宜。外交官们的高效工作尤其是对于同胞的关心和爱护,让当地华人华侨备感来自祖国的温暖。今年4月,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了多名中国公民。事发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指示我外交部门全力营救;中国驻伊使馆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种渠道,终于使人质安全获释。今年5月,巴基斯坦发生一起造成十几名中国援巴建设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我驻巴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面介入救护及善后工作。巴总统穆沙拉夫将军亲自过问此事,巴方安排了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实施治疗。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公民的尊贵。就在不久前,中铁14局在阿富汗的工程人员被恐怖分子偷袭,11名人员遇难,4人受伤。事发后,在外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高度关注,在罗马尼亚会见海外侨胞时,胡锦涛主席以动情的语气说:“无论何时、何地,党和政府都高度关注海外华人的安危。” 须知,在上述事件中,受害者所持护照无一属“因公”性质,伊拉克人质事件中的中国公民,还是通过非法中介出去的“民工”。但中国外交机构并没有另眼看待。事实上,不管他们在国内的身份如何,出国后的身份就只有一个:中国公民。而最近在美国发生的贺梅案,在日本发生的留日女生遭偷窥案,都属典型的公民“私事”,但我驻外使领馆仍然给予了充分关注,并以适当的方式介入。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会从这些事件中感受到国家对于国民重视、关心与爱护的程度。这对于增强国人的自豪感与凝聚力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去年,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已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公民可以自由查阅;不久,李肇星外长在网上与网民交流,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新时期外交工作朝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方向迈进的特色。 相关专题: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