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光环消失说明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7:44 新华网 |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在中国刚刚兴起,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光环耀眼。十几年过去,今年5月下旬在西北大学举行的第五届全国MBA发展论坛显示,工商管理硕士文凭的光环正在逐渐消失,企业用人越来越看重工商管理硕士本身的能力。不可否认,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对培养我国企业管理者具备全面管理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初期,很多院校仅仅把国外的MBA教学模式复制到中国,致使一些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受市场欢迎的程度不尽如人意。MBA文凭光环的消失,一方面说
可以说,是市场的激烈竞争,让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更加务实,不仅是不再迷信MBA文凭,对其他各种文凭的认识也都渐趋理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曾经炙手可热的工商管理硕士,无一例外都要经受严酷的洗礼。这种洗礼,就是市场、业绩的无情检验。 以美国为例,虽然说MBA为美国企业界输送了大量人才,但MBA也并非是成为企业家的唯一途径。在美国,企业雇人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头脑、有没有能力,文凭不过是个参考的系数。手里拿着博士学位没有多少作为,甚至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而学历不高却创造奇迹的人也不在少数。像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就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戴尔电脑公司的“一把手”迈克尔·戴尔、甲骨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里·艾里森也都是辍学生,也没学MBA,照样成为闻名全球的大老板。文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状况的凭证。无论是神化这个凭证,还是无视这个凭证都不可取。在党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在人才的观念上,我们需要务实一些,再务实一些。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企业的人才观也越来越务实。但在企业之外,我们看到,很多单位、部门的领导,对人才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职称加学历的层面,重文凭与学历,轻人才能力和业绩。一些单位和部门以拥有多少高学历的人才为荣耀;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唯高职称、高学历是举,忽视人才的实际能力、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在人才的使用理念上,存在重拥有、轻使用的倾向,很多人才闲置浪费,造成人才高消费现象……企业不再迷信MBA文凭,是随着企业的激烈竞争必然而来的一种求真务实之风。但在企业之外,怎样认识人才,如何判定人才,又该怎样对待人才,还需要更多外力的推动,比如更加明确的岗位责任、竞争的环境、淘汰与监督机制的健全等等,唯有如此,才能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文/董宏君)(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