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专题 > 正文

关注审计署教育经费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01:29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

  新闻主体: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了全国50个县的基础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43个县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达4.45亿元,其中云南省马龙县政府甚至挪用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0万元用于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治理乱收费不能只盯学校傅新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但教育乱收费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一些地方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那么教育乱收费的根源何在?通过分析国家审计署公布的这一组数据,我们也许就能够得到答案。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克扣学校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是学校向学生多收费,这相当于政府部门在多收费、乱收费,学校成了政府部门乱收费的“代理人”。如此看来,乱收费的“罪魁祸首”不是学校,而是克扣教育经费的有关部门。

  审计署公布的数字显示,这4.13亿元的违规收费中,政府部门违规制定政策收费为2.46亿元,中小学校自行违规收费1.67亿元———政府部门既然克扣了教育经费,当然要制定政策怂恿学校乱收费,将克扣的经费缺口填起来,将政府挤占、挪用、滞留的教育资金“转嫁”到每个学生的头上。

  诚然,即使有关部门不克扣教育经费,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杜绝学校的乱收费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经费的足额到位,必能有效缓解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有效缓解教育乱收费。因此,治理教育乱收费,矛头不能只对准乱收费的学校,更要对准克扣教育经费的地方各级部门。亵渎教育福利必须严惩郑毅

  这是一则令人气愤的消息。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之本,其经费本来就十分有限,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本应属于学生的那点可怜的钢镚儿被甩向了他处。

  公共福利的提供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教育福利是公共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正是一种最为具象的教育福利。一些地方擅自做主将教育经费挪作他用,是一种对教育福利的严重亵渎。

  对于地方领导而言,他们会找出一大堆借口来解释挪用教育经费的苦衷。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短视及为政的功利主义。道理很简单:修路工作远比教育工作直观,修路给一个地方带来的变化远比教育来得直接,修路带来的政绩也远比教育值得炫耀。

  借用经济学上的概念,教育具有正社会溢出效应,也就是说,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受教育的学生,它还关系到周边的个体,关系到一个地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文化素质恰恰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要素。所以说,亵渎教育福利的罪恶并不仅是挪用了几笔款项,而是在影响一个地区长远的发展前景。从这个角度来看,随意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比普通的盗窃更为可恨。

  一位在乡中学任教的朋友告诉笔者,他们的工资总是发不全,学校甚至请不起建筑队盖围墙,是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日一点点垒起来的。他充满疑惑地说:“按说基础教育的经费应当是有保证的,可为什么总是到不了学校手上?!”

  审计署的调查提供了这样的答案:“有些地方缺乏依法办教育的责任意识,随意挤占挪用甚至挥霍浪费教育资金。如广东省吴川市教育局及17个镇教办一年半时间就吃、分教育经费600多万元。有的地方部门抽调学校资金发工资买轿车。”

  这就是基层教育的现状,令人心痛!

  痛定思痛。我们不能仅满足于“点名批评”,而是应当就审计署的调查结果制定严格的惩治办法。一些地方之所以明目张胆地动用教育经费,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以致形成“用了白用,白用谁不用”的畸形思维。让亵渎教育福利者接受严厉惩罚,这正是我们面对审计署调查报告应当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关专题: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