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寻求考试变革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06:30 新华网

  也许2000年可算作高考“能见度”的一个分水岭,那一年曝出湖南嘉禾、广东电白高考舞弊大案,此后几乎年年都有舞弊案被曝光。陕西南郑、山东曹县等这些偏远小城都随着舞弊案而“声名远扬”。今年,尽管新颁布的《国家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加大了对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教育部在高考前宣称要重点打击集体舞弊,可河南镇平、濮阳两县还是发现了有组织的高考舞弊案。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也被疑网上泄题,考前11小时有人在中国MBA备考网上公布题目求助。(《新京报》6月23日)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另一方面,广西、广东的高考历史试题被“猜中”70%以上,被疑泄题。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试专家”、优秀教师们或多或少押中命题的现象,其实年复一年地发生着,以致人们逐渐相信,那些具有高超本领的考试专家能够猜中试题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人说,不是“考试专家”太高明,而是我们的教育太僵化,堕入了某种模式化的怪圈。原本生动活泼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模式化得令人生厌,而我们承担着更多使命和功能的全国统一高考,从1977年至今,已经整整28年了!

  同时,与全国统一高考异曲同工的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也频爆冷门:考试刚过,浙江某著名大学的公告栏上赫然贴出“祝贺”红榜:“在本次四六级考试中我部张博士命中作文原题胡教授大范围命中词汇阅读原题”,落款是“浙大研创”。“考试经济”昭然若揭。

  四六级考试中的舞弊现象同样令人心忧:考前7小时,四级英语作文题已在网上公布;华中科技大学考点,监考人员在考前半小时从考场里揪出45名“枪手”(《中国青年报》6月21日);西北政法学院考点内也一下发现40多名代考者(《新京报》6月21日);而重庆市一名孔姓大学女教师,利用监考英语四级考试的机会,两年来和同伙3次作案,在考试前一小时内将试题答案通过互联网贩卖到11个省市(《中国青年报》6月21日)……

  两年前,一位专门研究考试制度的教育学者对遏制作弊提出的建议是:加大处罚力度。可是这几年,国家对舞弊现象的打击和防范越来越严,舞弊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严刑峻法是威慑力量之一种,对于那些成绩平平妄想铤而走险的人来说,当然要让其付出不仅是一次考不上或考不好的代价,因为不作弊他也是考不好,如果作弊被发现的代价仅仅相当于一次考不好,冒险当然值得。

  除了处罚力度的问题,还有个“案发率”高低的问题:是否所有的舞弊都必然被发现?现在,不少考生及其所在学校、地方或考试辅导机构之间,结成了不大不小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情况下,是否所有的舞弊案都能浮出水面?

  古语云,堵不如疏,扬汤止沸,何如釜底抽薪。

  仔细分析一些考试作弊现象,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共性:越是统一、标准化的试题,其社会化、大面积作弊的成本就越低。不论镇平案还是孔姓教师案都是如此。镇平案更是从兰州向镇平传答案。而河南镇平的考生这样做,在现有制度安排下,丝毫不会影响甘肃考生的利益。因为我们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在考前就已经把各高校的招生名额按计划分配的方式分配到各省区市。因此,高考作弊,影响的只是本地考生的利益。而四六级考试,由于不是竞争性考试,竟没有直接的受害者,受损的只是考试信誉本身。

  如果不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试题,这种在多个省区市同时作弊的可能性可以降至零。如果不是标准化试题,而是更多的主观题,那么枪手代考的成功率也会大大下降。今年,全国已经有11个省进行了分省命题,是否可以考虑全面扩大到全国?各省都无一例外地分省命题,对现有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影响为零(原因也是招生计划在各省是固定的,并不存在省际竞争),并且有利于形成省际之间“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局面。

  但这样做,仍然无法解决一省之内的试题统一性和标准化问题。在政绩、学校升学率、考生利益等各种利益高度一致性的情况下,各区域作弊的可能依然存在。而且,分省命题有可能使命题者与考试各利益主体之间“距离”变得更加贴近,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防止泄题漏题。

  而从根本上讲,最好的办法,是最终实现各高校自主命题、自由招生。一个考生可在“招生季”内多次选择学校,参加不同学校的不同考试;学校也可以多次选择合乎自己培养方向的学生。如此,高校、学生、国家都有望从现实困境中突围。

  也许有人会说,各高校自由命题自主招生,国家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监管的成本是不是要加大?学校与考生通过各种合法不合法手段“直接接触”的机会是不是大大增加了?这话不假。但一方面,这种情况下即使作弊,比起现在统一命题下“社会化作弊”的成本也要高许多。另一方面,高校之间的有序竞争会自然抑制作弊行为。现在的作弊,风险全在考生身上;但如果高校自主命题,风险就立马加倍———学校还得承担风险呢!一旦作弊被揭露,身败名裂的,那时除了考生,还有高校。有多少高校敢冒这样的风险?我们常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其实在很多时候,竞争也是最好的防腐剂!

  今天,不论高考还是英语四六级考试,一开场便是几百万人的考试,高考更是达到700多万人之巨。从考试的命题、报名、试卷输送、考场到录取的各个环节,一着不慎,一个小小的的漏洞,都有可能酿成牵一发动全身、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政府不应该、也不必要把所有风险都揽在自己身上,而应该将其分散到各个市场主体。否则,前者一旦失信,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失信;而后者的失信,只是具体的市场主体的失信。(童大焕)(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