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合资后的自我迷失 中国汽车业食洋不化忧思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09:38 新华网

  日前,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落下了帷幕。会展期间,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报》和《上海汽车报》共同举办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合作与自主问题”的研讨会。会上,著名汽车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打了个比方,说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合资好像不平等的婚姻,丧失了自己的独立的生活空间———自主开发能力,引得大家一笑。然而笑后引起的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之路的思考。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中国会成为中心吗

  汽车最早是1886年德国人Benz发明的,德国因而成了世界最早的汽车中心。1914年美国人福特创造了流水生产与零部件互换技术,1920年福特T型车生产速度达到每分钟一台,使世界汽车工业中心移到美国。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精益生产方式,造就了日本汽车的质量与成本优势。有人推测:“下一个可能是中国?”现在,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开始为中国振臂高呼“汽车社会已经到来了”。这显然不是没有道理,一长串的数字显示了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增长:从1953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零起步到1992年的100万辆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而从100万辆到2000年的200万辆却只用了短短8年;2002年我国汽车产业高唱进行曲迈进了300万辆的大关;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高达440万辆,稳居世界第四。在过去的3年里,我国的汽车产量40%的年增长率令国内外汽车企业为之兴奋。而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预测,在未来五六年内,我国汽车工业仍将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在新一轮的增资扩产、合资生产中,中国品牌发出的声音却越来越弱,只有奇瑞、中华、吉利、华普、百利、路宝、福莱尔、爱迪尔几个汽车品牌,可以称作真正的自主品牌,我们凭什么相信自主品牌如此羸弱的中国汽车制造业能成为下一个中心?

  戴着洋帽子的中国造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汽车工业走的确实是一条自主发展的路,当时的四大车型———解放、南京跃进、济南黄河、北京212,资本金是100%的国有,零部件也是100%的国产化,还自主开发了“井冈山”、“东方红”和“红旗”轿车。改革开放20年间,中国汽车行业共投入近1600多亿元,引进300余种近600项国外先进技术,形成了以一汽、东风、上海为骨干的三大汽车集团,但是同美、日、德等国家相比,我国只是汽车产销大国而不是强国。尤其是在轿车行业中,自主品牌在总量中占的比重、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严重偏低,来自汽车行业的权威统计,轿车企业共有30家,其中15家企业为中外合资企业或者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所生产的产品均为国外品牌的轿车;而另外15家企业当中,真正民族品牌或引进技术所生产的轿车,其总量只有约38万辆,尚不及排位第一名的上海大众一家(39.6万辆),“洋品牌”占据中国轿车市场90%的份额,自主品牌在不到10%的份额中苦苦挣扎,而且产品大多位于低端市场,整体竞争力还很弱。在《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就怎样看待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的问卷调查,80%以上的人主张“中国必须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说明人们还是迫切希望摘掉“洋帽子”,“自主品牌”的呼声不仅是一种市场需求,也是一种成为汽车大国之后的必然情感要求。

  市场是否换来了技术

  1980年初,为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汽车工业的主管部门果断决定汽车产业局部开放,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自主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然而,我们市场随着合资拱手相让,但技术呢?自己的品牌呢?尤其是近几年伴随我国的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是,国外汽车品牌也从20多年前的十几个扩充到今天的几十个。合资固然能换来我国汽车业整体制造、管理、营销水平的提升,但始终无法跳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国企们争相寻求外企合作,形成了“越依附越有利的联盟”。国企间成了表面上的兄弟,暗地里的主要敌手。而强力的关税保护,被部分跨国公司以合资绕过。长期的“目录管理”扼杀了许多有志气企业之“生的权利”。国家对合资的优惠政策使得天独厚的“三大三小”因合资而获得丰厚利润。专一合资开始向多头合资转变。由于合资获利丰厚而又轻而易举,“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不消化”。对外方的技术依赖习惯越发根深蒂固,使中方掉入了“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合资换来的到底是什么技术?知情人士指出:合资无法引进关键技术,合资形式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绝大部分产品只是外方的生产许可证,我们虽然在控股上有优势,但不能对引进的汽车进行任何改造和创新,关键技术的引进只是一纸空文。即使外方慷慨的汽车制造技术转让给我国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入了成熟期甚至开始衰退的技术。民族品牌缺失,自主品牌的缺位,有识之士感叹赔了夫人又折兵之痛,但令人欣喜的是,也有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等众多自主品牌艰难崛起。

  自主创新才是出路

  说到这,合资好像成了洪水猛兽,我国的汽车企业要退避三舍,其实不然,当初日本与韩国也都是从引进起步的,但他们能认真进行技术消化工作,创立自主品牌,通过艰苦的努力捍卫了本国的自主发展权和提高了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现在日本和韩国(特别是日本)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著名汽车品牌,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开发创新人才,形成了自己杰出的开发创新能力。可见自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怎样既能改变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又不论为国外汽车企业的销售市场?有一种说法:“合资像是结婚”,对于我们这样“经济能力”尚不好的,可能是需要找个有能力的对象,我们要的是技术,而外方觊觎我们的是市场,合资是互相需要。但我们也不必把真诚合作和自主发展对立起来,就算是“夫妻”,各自也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双方都有能力的合作应该比一方依附于另一方的合作更有价值。近日颁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支持自主开发。虽然相关细节仍然不甚明确,然而,还是表明政府支持企业发展自主汽车工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这无疑为我国汽车产业何去何从指明了方向。一路踉踉跄跄走来的中国汽车制造业,我们能期待明天的路好走吗?(李艳)(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