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场舞弊:不可漠视的社会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10:11 东方网

  

   刚刚查处了河南镇平、濮阳的两起高考作弊案,又传来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有人舞弊的消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湖北、江苏、北京考生反映,在四级考试前几个小时,考试的作文题目竟然出现在国内一个网站页面上;在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仅华中科技大学考点,即查出45名“枪手”;重庆一名大学女教师孔某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被逮捕,孔某屡次贩卖四级考试答案牟利,造成全国各地数百名高校学生作弊。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如此一桩接一桩的消息,让人触目惊心。对此,有媒体评价说,“看来,考场作弊不仅没有因为有关部门预防措施的严密、惩治办法的严厉而销声匿迹,反而更有嚣张和恶劣的势头。”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是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给了作弊者更多机会与信心?还是我们的考试制度尚有漏洞、“高压线”威力不够、难以遏制作弊者的疯狂?或是媒体对重大考试的监督力度加大,使得考场舞弊发案率大为“提高”?


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考场舞弊是场风险与收益的博弈;站在教育学的视角剖析,舞弊是对国家考试制度严肃性、公正性的悍然挑战;站在社会学的立场评判,它则是对全社会道德诚信的严峻考验。无论如何,考场舞弊是令我们全社会为之蒙羞的伤痛。


在考场作弊与反作弊的较量中,有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一股是坚定维护考试的公正公平,奉行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股是千方百计要钻考试制度的空子,以违规违法的伎俩试图颠覆考试的公平原则。

前者当中,包括所有希望通过公平考试获取求学深造机会的学子及其家长,包括规则的制定者及诸多的主管部门,当然,更包括广大对考试制度的公平性、严肃性抱有很大信心的公众。他们痛恨投机取巧的舞弊者,强烈希望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给所有的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空间。

后者当中,大致包括作弊考生及其协同人员,如“枪手”、窃题者、做答案与传递答案者,以及监考时对作弊者“视而不见”者,甚至包括事后一心想捂住真相的责任人员。


分析这两股势力的较量,可以发现,两者的得失对比,大不相同。

  前者只有所失,没有所得,而所失往往是分散的、泛化的———出现一两起作弊的,具体侵害到某一个没作弊的考生多少考取的机会,并不显著,考试制度的设计者也不可能因此承担直接责任,公众的信心更是不易测算的变量。


而后者的所得往往是实实在在的———或侥幸考上大学、获得某资质证书,或是得到可观的经济或其它收益。而所失,往往无关痛痒———一旦案发,大不了,考生成绩作废,来年再考(而作弊者大多成绩本来不佳);而考点资格被取消,牵连的多是无辜者;只有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责任追究这一点,对某些人能构成威慑,但这又必须以案发、且严格执行惩处措施为前提———恰恰是对这一前提,许多作弊者心存侥幸。


值得警惕的是,如果舞弊者总能侥幸逃脱惩处,那么,那些一贯信奉考试公正性的公众,所承受的分散的、泛化的伤害,也会一点点聚集、升温,最终,有可能酿成的后果是,丧失其对国家考试制度的敬畏,影响其对社会诚信的信心。


据报道,濮阳县高考违规作弊案发后,有11名相关官员及教师受到了党纪政纪的处理,其它作弊案件也正在深入调查之中。肯定地说,让所有作弊者得到应有惩罚,以儆效尤,是我们维护国家考试制度的严肃性、还所有规章守纪的考生一个公道所必须要做的。

 
 
 
作者:选稿:陈晔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