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承中国一绝 细纹刻纸:刀锋下现华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10:35 温州新闻网

  图为乐清市特教学校的聋哑学生展示自己的刻纸作品。(许日尤/摄)

  你能想象,在一平方厘米的纸上下刀百余次,刻出50多条细纹,并条条相连不断吗?传承700多年的乐清细纹刻纸以其细如发丝的细腻剪法,终成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堪称“中国一绝”。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然而就是这样的民间艺术瑰宝,目前正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尴尬和后继乏人的断层。是做工艺品,还是商品化生产?是继续艺术创作,还是仅把此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肩负传承的重任,乐清细纹刻纸艺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努力寻找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得以在商品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鬼斧神工:总理总统高度赞赏

  与北方剪纸粗犷的风格不同,乐清细纹刻纸以细腻见长,是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1963年,乐清象阳镇寺前村的刻纸艺人们,精心镂刻了两张题为“熊猫”和“骏马”的细纹刻纸精品,寄给周恩来总理和中央二轻部各一套,受到一致好评。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看了“熊猫”、“骏马”细纹刻纸后简直不相信这是用手工镂刻而成的。他表示,这无愧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精品。此后,“熊猫”、“骏马”等多幅细纹刻纸纷纷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博物馆永久收藏,乐清细纹刻纸列被为省重点民间传统艺术保护发展项目。目前,乐清细纹刻纸还准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夹缝求生:传承兼顾学技谋生

  与我国众多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一样,细纹刻纸这项珍贵的技艺,也面临着“亡一人,灭一门”的尴尬。年已花甲的刻纸艺人余忠惠介绍说,一幅细纹刻纸作品,需要刻几十万刀,往往须经月余才能完成,且不允许有一刀失误。一般初学者要练上三四年才有一定的功底,但价值回报却不高,甚至不足以糊口,以致目前乐清的细纹刻纸艺人不到百人,高手更少,且大多年岁已高,寻找接班人已是迫在眉睫。

  尽管处境尴尬,但艺术传承探索之路并没停下。近两年乐清相继成立了三个细纹刻纸研究会(所),并通过创办公司,走市场化之路,以解决传承者的生存问题。去年,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还设立了“民间工艺教学实验基地”,专门传授聋哑学生刻纸技艺,目前研习学生有40多人。公司、学校和研究会三者联动,既解决了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无人之忧,又使聋哑学生多了一条谋生之路。

  市场尴尬:艺术价值难以体现

  民间传统的纯手工品正遭遇着商品化的矛盾,使得细纹刻纸在有市场和接班人之后,又遇发展新“瓶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无法批量生产,细纹刻纸的产量很低,而客户一下订单,往往都是成百上千套。做不出来,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失。在价值回报方面,仅有少数的大师作品,能卖出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大多数艺人的作品都被作为一般商品出售,价格之低远远不抵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出路又在何方?面对市场尴尬遭遇,乐清龙花细纹刻纸研究所正筹划将细纹刻纸按制作难度和包装成本分为高、中、低等三个价格档次,并设计符合时代潮流的花样图案,推出工艺品、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三种系列,以分别适应鉴赏收藏者、中档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的要求。(温州日报高精哲缪小霞 王露 金新安)

  :乐清细纹刻纸

  温州剪纸最早出现于元朝,现在乐清的细纹刻纸,则是从明末清初我市民间盛行的龙船贴花、鞋花演变而来的。民间艺人以“刻”代“剪”,使作品的刀法更加挺拔有力,线条更加明快,表现力更加丰富。刻纸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和油盘。刻刀刀锋厚度仅0.35毫米,油盘则是在刻纸时垫衬在纸的下面,以便于镂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来源:温州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