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化国企改革拼搏进取结硕果(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11:51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去年以来,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个旧市通力合作,在国企改革和矿山资源整合中,全面完成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工作,创造了一种符合地方发展的“个旧模式”。改革,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这是我省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推进的一个缩影!在各方努力下,大批企业正通过改革摆脱困境,重现生机。 2002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有序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三个基本、四个一批”目标任务:国有企业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基本解决,使国有资产在应当退出的行业中基本退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亏损面和亏损额大幅下降;对现有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有序退出、转让一批,破产、关闭淘汰一批,“退二进三”转产一批。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回首这两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看到的是全省乘势而上迎挑战,抢抓机遇求发展的感人画面。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丰硕成果。 改革步伐不停歇 两年多来,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化国企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目前,全省国企改革中浅层次的、相对容易完成的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完成,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 全省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大企业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扎实工作,努力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东川水泥厂在亏损严重、改革成本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勇于探索,以新的思路推进改革路子。厂里用企业未来三年的预期收益,分别按1:5、1:2和1:1的比例,为经营者、经营班子和职工配置虚股,三年不分红,用于充实资本金。这样,企业改制后从连续多年亏损、资不抵债,一举扭亏130多万元,职工月收入由350元提高到780元。 雪兰牛奶有限公司引进四川新希望集团实施产权重组,以1100万元溢价收购职工股616万元,并增资3500万元,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和强强联合。 去年,我省将行业整合工作列为国企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冶金、化工、制药、建材、煤炭、机械、盐化、制糖、制茶、橡胶等十大行业的整合方案已全部制定完成并通过专家论证,其中橡胶、化工、煤炭、建材(水泥)、制糖及电子行业的整合方案已经省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审定,正在组织实施。在整合过程中,坚持积极引进外部战略资源,注重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仅化工、煤炭行业的整合,计划实施8大项目。 为支持30户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省财政安排了16110万元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双高一优”和国债贴息项目。在能源供应、运力安排等方面也对企业给予了重点保障。并积极指导企业制定改革发展方案、推行年薪制试点、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实行监测和动态管理。去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中,139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23.89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146.0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和13.3%;第二产业实现产值1075亿元,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的主导力量,大企业大集团在我省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减轻包袱现生机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优越感逐步淡化,企业职工由过去政府“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由被动参与改革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改革。 云南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金星化工厂于2003年7月成立了民营性质的“金星化工有限公司”,在省属国有企业中率先实现了“国资退出,组建民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年9月,从解化厂剥离出的辅业成功组建了5个民营企业,并正式挂牌运营。共剥离资产2912万元,823人改变国企职工身份。同时,云南化工设计院已正式批准改制为民营企业,这也是省属设计院中第一家改制为民营企业的。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企业的负担减轻了,主业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去开拓市场。去年,集团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 在企业兼并破产过程中,各地、各企业认真做好政策协调,确保了破产工作稳步推进。泸西县氮肥厂由于近几年来连续亏损,负债率已达到129%,有着多月发不出工资的经历。在一般人看来,该企业除了彻底“关门”,绝不会有其他出路。但是就是这个背着沉重包袱的企业,在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职工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企业产权向社会公开出让。通过招标、投标,购买者一次性兑现职工安置费、内退职工生活费、退休人员未纳入统筹的补贴、欠交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偿还职工借款等项2983万元。同时,投资1200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改造,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实现初步扭亏为盈。去年以来,这种凭着新的体制、资金、市场和技术优势,使濒临破产企业获得新生的典型案例,在全省各地还有很多很多。 去年我省列入国家计划破产的45个项目,已有39个项目经批准正式下达计划,其中11个项目已破产终结,20个项目进入法律程序,8个项目正在积极准备进入法律程序。经省政府同意实施破产的5户省属企业全部进入法律程序,是近年来实施破产项目最多、力度最大,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最多,保持平稳推进情况最好的一年。优化结构求突破 新一轮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三年完成全省深化国企改革任务十分艰巨,但又是可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寻求到新的突破口。努力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结构,正是我省深化国企改革的又一“法宝”。 去年,我省一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采取出售、转让、兼并、退二进三、分块重组等形式,有序地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由国有转为民营,壮大了非公经济的力量。同时,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既加快国有资本的退出,也给非公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到目前,我省共有877户非公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参与了国企改革。特别是引进了香港新世界、丹麦嘉士伯、康恩贝集团、印尼金光集团、华润集团、新希望集团、香港龙润药业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参与了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各地州市1279户企业通过整体拍卖出售、外企和个体私营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实现了放开搞活。一批企业吸引资金全面加大了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一批资不抵债、关闭停产的企业通过破产和重组起死回生,一批资产状况相对较好的企业成为了“专、精、特、新”的优势企业,一批企业成为带动当地支柱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 成效显现再突进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我省国企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企业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得到明显改观。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以及推行年薪制,内部管理机制得到有效激活,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大大提高。突出体现在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产品成本普遍降低,员工收入持续增长,企业服务不断改进。此外,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并在改制重组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新的企业投资决策和市场开拓机制,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目前,凡是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行了改制和重组的企业,基本上都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新的企业体制,逐步转换经营机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资产流失的局面得到遏制。一些长期亏损企业及时退出市场,从源头消灭和减少亏损企业,降低了亏损面和亏损额,抑制了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双流失,总体实现了企业和债权单位的“双赢”;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设完善。通过深化改革,为下一步健全完善现行社保政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益经验。如针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以及统筹养老保险部分政策措施等不能适应当前改革需要的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正在抓紧研究改进;带动和促进了资源整合和大项目建设。企业改革的带动作用已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了大改革推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良好势头;很多同志都已经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现代新兴产业,提高工业领域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促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步入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三年改革目标时间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要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还需作出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李犁 冯永生(云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