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药品降价空间还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14:51 新华网

  从6月7日起,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的抗感染类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开始陆续大幅降低,平均降价幅度达30%,最高幅度达56%,降价金额约35亿元,是历次药品降价中降幅最大的一次。药品降价,直接受益的是老百姓。而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最近指出,药价的“水分”还没有挤干,降价的空间依然很大。

  药价“水分”还很大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近年来,药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调查显示,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等,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为了控制药价,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自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降低了近千种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累计降价总额约300亿元。

  据悉,我国的药品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其中,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少数具有垄断性和特殊性的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其他药品价格则由企业自主确定。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盛霖介绍,当前,部分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还没有降到位,部分药品降价空间仍然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在降低药品价格时,从兼顾各方实际承受能力、保持市场基本平稳出发,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到位的价格调整原则,使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没能挤干“水分”。另一方面也是由制药行业技术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所决定的。一种新药上市后,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生产成本、销售费用会逐步降低,特别是仿制药品大量上市,竞争加剧后,降价让利的空间会进一步增加。

  降价“猫腻”何其多

  除政府定价药品外,由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约占市场份额的60%。近年来,这部分药品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降低药品价格的效果,特别是医疗器械价格比较混乱。李盛霖指出,由于缺乏约束机制,受利益驱动,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了提高自主定价药品价格的倾向,一些药品价格甚至成倍上涨。医疗器械购销中的高定价、大回扣,以及购销中的不规范行为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着“多、小、散、乱、低”现象,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3万多家流通企业,无证挂靠的不计其数。有些药品竟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在生产,且多数属于仿制国外同类产品。一个诺氟沙星有120多家企业生产,而一个氟派酸竟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高定价、高折扣已成为推销药品的主要手段。有些企业只改变一下药品的剂型和名称,就将其作为新药大幅提价,目的是为企业违规促销留下空间。

  一个出厂价只有几元的药品,通过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就成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药厂得一块、药商和医药代表得一块,医院拿回扣得一块,医生开单提成得一块,各个环节都从中牟利,最后都反映在患者的负担上。

  药价虚高如何治本

  李盛霖指出,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医药价格秩序混乱,表面上看是政府价格监管制度和手段不完善的结果,但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以及药品市场发育滞后等。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了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淘汰那些生产技术装备及管理落后的企业,近年来,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生产领域实施了限期强制实施药品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计划。到今年7月1日,预计将有2000家药品生产企业因未通过GMP认证而面临停产。与此同时,GSP认证工作也已在药品流通企业开始推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将有利于铲除药品高定价、高折扣的生存土壤。

  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在治理整顿医药价格的同时,也在探索降低药价的治本之策和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李盛霖指出,今后,国家发改委将继续降低政府确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同时通过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良好医疗质量的目标。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则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一边继续降低不合理的药品价格,一边适当提高优质医疗服务的价格,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记者张晓松刘 铮)(来源:《半月谈》/新华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