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毛乌素沙漠中治沙劳模的光荣与尴尬(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09:26 南方周末 | |||||||||
石光银:“绿色银行”取不来钱 有人曾给石光银种树的数量打了个比方:把这
说起这事,石光银挺自豪。这些年,他获得的荣誉称号、证书和奖章自己都数不清,有省里颁的,有国家发的,还有联合国的。他最看重的还是国家林业部颁的“治沙英雄”的称号。 “治沙英雄,全中国到现在也只有一个。”他伸出一个手指,满含笑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石光银的治沙“雪球”是毛乌素滚得最大的。20年前,他咬牙卖了家里当作命根子的牲口买树苗子治沙,干到今天,他已经大张旗鼓地闹起了股份制治沙——就是让农户以劳力入股,滚动发展。 至2004年初,石光银与国有林场、村委会先后签下了6份承包治理荒沙的合同,面积达22.8万亩,已治理面积达到21.7万亩。 1997年,林业部来人给石光银治理的5.8万亩长茂滩林地作评估,半年后得出结果,资产约3280万元。 这只是一小部分。那么21.7万亩的资产有多大?众人一想,都咋了舌。于是有人对石光银说,老石,你可发了! 可是,此时的石光银正被1000万元贷款压得直不起腰来。这还不算,外界还很怀疑:1000万贷款都用在了哪?治沙能花这么多?怀疑的目光不由扫向石光银属下的4个分公司。 这个问题立刻激发了石光银,他双手挥舞:“一定要跟你算清这笔账,也好对群众和国家有个交待。” 从1984年治沙起,石光银就开始借高利贷,3分、5分利的都有,驴打滚儿借贷还贷,连本带利就是30多万。 “不借咋办?拿什么来治沙?”他的八字眉耸成个愁苦的小山,黑黑的脸敛起仅存的一点笑意。 1996年到1998年,石光银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入股的农户纷纷退股,甚至集结闹事、封门:“老石这不是逼得咱卖老婆娃娃吗?这日子咋过?” 石光银望着窗外丛丛绿色,陷入空前绝境:“绿色银行”取不来钱哪! “再借高利贷,退股!可不能亏欠了人家,失信于人。”他咬紧牙关,渡过了难关。 1997年、1998年,石广银获得政策性贷款360万元,还清所有的高利贷、欠债和劳务费。 2001年,林业部了解情况后优先“照顾”,他一咬牙贷了1000多万,首先得还到期的贷款,连本带利去掉了510万。 剩下的贷款又往沙地里投。如此,真正投入到第二、三产业的只有100多万元。目前,其旗下的食品厂、水厂、奶牛厂和砖瓦厂都是通过民间集资、股份合作运作的,大都在去年刚刚启动,也许将来每年可收入60万-70多万元,可贷款年息就是71万元。 这些年来,治沙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何谈偿还1000多万元贷款? 最近一次贷款,他拿的是30多家亲戚朋友的房产做抵押。 “老石要是林子造不成,倒闭了,我们的房子也没了!”亲戚们忐忑不安。 在6份承包荒沙治理合同中,记者注意到,1992年石光银和国营长茂滩林场签订了1.6万亩的《荒沙荒地治理合同》,承包期为10年,规定“承包期满后,承包地内种植的所有树木,甲方(林场)应按国家定价全部收回,价款80%留给乙方(石光银治沙公司)”。 也就是说,如果按合同把这些树卖给林场,他就能拿到80%的回报。当然,这笔款子虽不足以解决全部的债务负担,但应该也能救救急的。 可是到了2002年1月,石光银却将承包及延包面积扩大为5.8万亩。 “合同到期了,不续签,那1000万贷款咋贷得回来?”他解释。 再说,如果真要按合同兑现,国有林场哪里能拿得出这笔数目不小的款子呢?1985年后国家就不给林场拨款了,林场大都陷入瘫痪状态,连职工工资都难以为继。所以,石光银继续承包的举动倒是令国有林场大松了一口气。 现在石光银还是一门心思想着治沙。他没事时就爱到林子里转悠,看看杨树是不是又高了一截,沙柳是不是该平茬了,边走边比划,抚抚这棵树,摸摸那株苗子,笑起来很忘情,幸福得像个老小孩。 即便政策允许伐树兑现,他会舍得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