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浪底沉船 设备缺乏影响打捞效果(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09:02 汉网
  昨晚,河南省济源市市长段喜中向记者介绍,此次沉船事故中的5名责任人目前已被刑拘。

  段喜中说,济源市公安局23日下午5时已对济源市明珠岛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宗敏、明珠岛旅游公司总经理刘三喜、副总经理史红卫、船长李小会、轮机手刘东武刑事拘留。

  事故发生后,引起河南省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在组织搜救打捞的同时,已抽调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了9个安全生产督查组,分赴全省18个地市督查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沉船事件四大焦点

  昨日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记者关田就此次沉船事故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访。

  三大原因造成沉船惨剧?

  据了解,事发现场流传有三种大家普遍认可的沉船原因。第一种说法是:禁航期间擅自进入了黄河小浪底库区,因为正在调水调沙,所以水流很不平稳,于是导致了翻船。第二种说法是:遇到了强风暴。还有一种在当地船工间流传的说法是,当晚出航的“明珠一号”和“明珠二号”都是年轻船工驾驶的,经验不足,而且当时的驾驶难度也比较大,操作不慎,导致失误。

  按规定,船上应有7名工作人员

  据了解,按照规定,像“明珠二号”这类载客几十人的船只,起码要有一个船长,两个轮机,两个驾驶员,两个水手。但“明珠二号”当晚出事时,只有一名年轻船工。当记者询问当地一个船工“经常是几个人驾船”时,这名船工很奇怪地反问记者:“是一个人呀,怎么了?”记者问:“一个人怎么能承担那么多的工作?”船工答:“下水以后,确确实实可能一个人搞不过来,会不太正常,但是我们都是这样一个人驾驶的。”

  “明珠一号”为何没出手相救?

  据“明珠一号”当时的船工称,“明珠一号”跟“明珠二号”两艘船当日一起航行,一会儿你在前面,一会儿我在前面,互相追逐。

  当“明珠一号”发现“明珠二号”不见后,想去救的时候,发现自己已被渔网缠住了,根本无法回去施救。

  “明珠二号”惟一的船工自己先跳船逃了

  据了解,“明珠二号”上惟一的船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据称,船快沉的时候,这名船工在没有警告游客的情况下,便先于游

  客跳船离开了,现在他已被刑拘。另据获救人员称,当时,船工也根本没提醒游客穿救生衣。

  事发前6天也有沉船曾造成2人死亡 未引起重视

  记者昨日踏访事故现场获悉,在此次特大翻船事故的6天前(即6月16日),已发生过一次沉船事故,造成2人丧生。

  据“明珠一号”看守者卢先生的老伴回忆,6月16日下午4时许,突然刮起大风,并下起大雨。“当时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出了船,风浪太大,小船很快进水下沉,在水淹到他们的脖子处时,接到求救信号的大船救了他们。”老人回忆说。

  而另外一艘船就没有那么幸运,船上5人全部落水,只有3人逃生。据卢先生介绍,发生事故的船是附近另一个村子的,村长驾着小船带着4名村民准备去洛阳学习养殖技术,结果村长和会计没有被及时救起而死掉了。

  这一事故得到其他当地人士的证实。据介绍,前后这两次事故均发生在小浪底库区,均在库区禁航之后,均碰到大雨大风,遗憾的是第一次事故现在看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事件进展

  昨日捞出 两具遗体

  已确认3人死亡;另41人失踪,生还可能性极小

  黄河小浪底沉船事故处理昨日进入第三天。截至昨晚7时本报记者离开打捞现场时,救援人员共在翻船事故现场附近打捞出2具遇难者遗体,均为女性。济源市昨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亦证实了这一消息。

  现场负责指挥护送出水遇难者遗体的武警指挥员告诉记者,当天上午10时许,一名女性遇难者的遗体被打捞出水面。遇难者大约35岁,系开封市兴化精细化工厂职工。

  下午3时30分,记者在现场又看到一名遇难者被打捞上岸。这名女性遇难者上穿粉红色短袖上衣,下穿蓝格子裙裤,看起来30岁左右。

  现场救援人员称,因为库区水深达60余米,另外41名失踪者生还的可能性极小。

  国务院事故调查小组决定下一步工作重点将由水上搜救转入水下打捞阶段。

  连线沉船搜救现场 设备缺乏影响打捞效果

  昨日凌晨2时,在小浪底沉船事故打捞现场,一名来自上海的潜水员在同事的帮助下,穿上潜水服准备下水。

  从23日下午开始,小浪底沉船事故抢险工作已从水面搜救转移到沉船定位和打捞遇难者遗体方面。

  设备缺乏影响打捞效果

  翻船事发点距码头30公里,记者昨日上午10时许假扮济源市港建部门工作人员,乘快艇赶赴“明珠二号”沉没现场。

  约30分钟后,快艇在距打捞船约50米处停了下来。记者看到,现场水面上有大小船只12艘。据介绍,他们正采用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和定位船抛锚排查的方式,寻找沉船方位,当时有10名来自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正在水底作业。交通部搜救打捞局副局长丁平生坐镇指挥。

  担心其他船只影响潜水员水下作业,现场禁止其他船只过于靠近打捞现场。快艇驾驶员介绍,翻船现场四面有山,风被山体挡住后会改变风向,且变向难测,因此船只很难控制。

  据交通部搜救打捞局总工程师介绍,目前沉船位置的区域已基本确定。由于出事地点水深60米,潜水员水下受压达到7倍,已到深水作业极限。从上海带来的轻型设备不具备在60多米水下作业的条件,潜水员水下有效作业时间只有25分钟,而上升时在水中减压时间就近1个小时,给打捞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现场的济源市一名刘姓官员介绍,为加快打捞速度和效果,已经从上海调来了大型打捞设备。昨日下午,从上海调来的减压舱等大型打捞设备已运达码头,截至昨晚发稿时,新设备已投入使用。

  游船所在公司人士称: 有人因天热不愿穿救生衣

  “明珠二号”翻船时,同样载着60多人的“明珠一号”就在百米远处。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找到了已被暂时禁航的“明珠一号”。该游船停泊在距码头数百米处的岸边,由游船所属公司———明珠岛旅游开发公司派遣的两名工作人员看守。

  一卢姓工作人员介绍,“明珠一号”和“明珠二号”构造基本相同,载客量严格来说都是56人。但因“明珠二号”一楼船舱上有包间,因此实际载客量比“明珠一号”大一些,可以装60多人。至于究竟可以多装多少人,卢称自己不是很清楚。据了解,事发时“明珠一号”载有69名游客。

  虽然“明珠一号”已暂时停止运营,但记者在船舱内看到堆放着不少救生衣。

  按照卢先生的说法,每艘船内都是有救生衣的,一般游客上船,座位上都放有救生衣,但是当天很多人因为天气热不愿意穿。

  另一名守船的工作人员称,22日晚的大风在当地十分罕见,近60岁的他只见过两回。而第一回就在几天前,也就是16日下午。

  部分家属现场昏厥

  前晚至昨日上午,大部分失踪者及遇难者家属赶到了济源市,相关部门同意了他们到事发现场等待打捞结果的要求。可是,在家属们到达小浪底库区口时,少数人因悲痛过度而昏厥,幸亏有关部门早已在此配备了急救车。

  下午3时30分许,家属团再次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到达现场,但仍有不少人当场昏厥,家属团只得再次被迫提前离开。

  孤胆渔民刘国战:“我一共救了17人”

  “明珠二号”翻船后,一名姓刘的渔民驾驶一条渔船救起了十余人(详见昨日晨报报道),这位渔民为何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昨日,这位刘姓渔民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记者探访事故现场的过程中,所乘船只的船员告诉记者,救人者姓刘,是一名渔民,就住在事故现场附近的渔场内。在“明珠一号”上,看船人老卢向记者提供了刘的电话。

  原来,老刘叫刘国战,河北保定人,外号“刘三”,他与济源市明珠岛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宗敏关系较好。事发当天,张宗敏得知“明珠二号”出事的地点后,立即打电话向在附近渔场的刘国战求救。于是,刘国战驾驶着自己的渔船赶到现场救人。

  “我一共救了17个人。”刘国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刘师傅当时一船救了16个人)。

  悲情小浪底

  悲情、乡音、浊浪。

  事发现场,看着眼前这群刚刚从大客车上跳下来的遇难者家属们相互抱头无助痛哭,上百名负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部队战士眼眶也跟着红了。

  小浪底库区入口处的停车场上挤满了人:河南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安民警、港航、旅游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许他们肩负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但所有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在表述着两个字:沉痛。

  昨日上午11时,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一批遇难者家属第一次被带进了已戒严两日的小浪底码头。

  除了嚎哭与劝阻声,现场再没有“杂音”。

  70多岁的爹爹不住叫嚷着女儿的名字,10岁的小女孩一声声“妈妈,妈妈”喊得人揪心。他们都知道,他们的亲人,已沉入了眼前这片汪汪水库之底。

  “不中啊,不中啊……”

  人群中,这句浓重的河南乡音让人听起来尤为刺耳———王革胜,一个1.85米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事发时,他的妻子孙红燕没能从翻盖的船舱中挣脱出来。

  现场,没有人敢正面对着哭红了眼的王革胜,和他那掷地有声的句句质问。

  直到有人昏厥过去,所有亲属上车离开之时,汉子还趴在车窗上呼喊着那句浓重的乡音:“不中啊,不中啊……”

  (特派记者王征 褚朝新)(来源:武汉晨报济源专电)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