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农工作四大问题有待解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09:40 新桂网 | |||||||||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寰24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金融支农问题调研组关于金融支农问题的调研情况时说,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的消费性借贷主要依靠民间借贷解决。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简单再生产的资金要求主要依靠信用社的农户贷款解决,满足程度相对较高。种养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它涉农企业扩大再生产贷款难,满足程度不高。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民对金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一是金融机构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贷款所占比重较低。1998年以来,两项贷款合计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略高于10%,最高的1999年也只有11.7%。2003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4.8%,但是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调研所到地区,农业贷款比重普遍不高,农村信用社资金紧张。二是农户存款大于贷款,存贷差逐年扩大。1997年,全国农户存款大于贷款7357.9亿元,到2001年这一差额扩大到9403.7亿元。三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外流的渠道主要是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在农村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入人民银行。还有部分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购买债券、拆出资金、向城市客户贷款而流出农村。 ——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贷款满足率不高。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重要业务是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多数农户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难度较大。2000年至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借入资金65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190元,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25%和75%。得到贷款的农户和企业中,有的贷款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多数农户只能得到其申请贷款数额的一部分。民间借贷并不能与高利贷划等号。农户的消费性信贷很难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主要靠亲戚朋友之间的人情借贷解决,很多并不支付货币利息。而种养大户和私人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借贷大部分有利息,有的还相当高。 ——小额信用贷款不完全满足农户需要。农户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这些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大,生产周期也较长,有的要三、五年,初期投入多、风险大。而农户小额信贷,还款期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不适应;额度太小,一般在5000元以下。 ——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突出的是农业保险严重滞后。多数地区的农村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结算、保险、咨询、外汇等其他服务很少。200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4.6亿元,约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0.5%。调研所到的地区,基本上是农业大省,但近年来农业保险都已萎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