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出志愿选报的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6日03:05 济南时报

  误区一:

  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各种各类各个不同层次的高校和专业生源均衡,考生志愿分布合理,对高校招生工作以及今后的培养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样也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录取,有利于考生进入高校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后对所学专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是,在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3倍甚至达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有一个专业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一些传统、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只考虑报考那些现在工作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专业,不愿意报考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艰苦的学校及专业,使得报考经济管理、财政、金融、外贸、计算机、法律、邮政等所谓“热门”学校和“热门”专业的考生过于集中,报考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煤炭、化工等“冷门”学校和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只是未来职业的性向选择,是为未来从事的工作选择一条学知识打基础的途径。大学中的专业教育不等于职业培训。目前,大学的办学模式多以理论研究、方法传授为主,更多的岗位知识需要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获得。几年的大学生活获得的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创造未来的思想和工具。高考选择的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考生通过进一步深造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成为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千六百行,行行都重要,行行都在呼唤人才的到来,关键看你能不能在这方面冒尖成才。高校招生列出的专业不能覆盖每一行。但在所有的招生专业中,都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几条硬道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都有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人才。

  应该说,出现注重专业选择的现象比单纯注重名牌大学更令人高兴。起码是开始了从重视形式到重视内容的转变,也表明考生在加倍努力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迅猛变化的社会现实。一个人的理想是丰富多彩的,学校与专业比较来说,专业更能接近理想的目标。只有在专业范围内才进行学校的选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将专业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就陷入了选择的误区。考生选择专业志愿,必须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可变性,不可固执一端。从长远着眼,以务实的精神,在充分考虑国家需要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自己未来的发展,选择合适的专业。但适合自己的专业不一定就是今天的或明天的“热门”专业。

  事实上,“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常常因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前些年,许多人认为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最需要最吃香的专业是金融、外贸、计算机应用、公关文秘、经济管理等专业。于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宁可降格以求。但几年后的今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昔日的“热门”专业变成了今日的长线专业,而原来许多考生和家长唯恐避之不及的师范、农业经济、园林、兽医、蔬菜等专业反而成了炙手可热的短线专业。

  在市场经济下,“热”与“冷”总是相对的,一个时期的热,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时期的冷,热的高峰就是冷的开始。专业的冷与热也符合这一规律。

  我国人才市场刚刚开始兴起,还谈不上进入广泛意义上的人才流通。“热”与“冷”一厢情愿的成分比较重。个中情况从大学生毕业分配就可略知一二。

  经过慎重比较,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时,建议:

  (1)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

  被一般人列为热门的专业不会太多,否则就不会称作热门。在不太多的专业里面让众多考生来选,禁制肯定很多。为摆脱禁制,只有冷热结合,才可以集中精力选择几个热门专业,然后搭配选择几个被称作冷门而自己又比较喜欢的专业。如选报邮电类专业为重点时,还可以兼选几个电子类专业、管理工程类专业;选择铁路专业为重点时,还可以选择几个物理类专业、仪器仪表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等等。

  (2)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

  选择志愿时,个人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填写。但志愿表上明确到学校专业的志愿毕竟有限,不能够把要表达的志愿全部表达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招生部门在专业后加了一个“专业是否服从”栏,并在“学校”栏后加了“学校服从”,以便让考生尽可能多地向招生学校描述个人的选择意向。考生在所填专业、学校外,如果服从国家需要,则可以填上服从分配,实现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的有机结合。如果考生单以个人意向坚持报个别学校或专业,不服从国家的其他安排,就只能是冒险一搏。

  (3)选报热门专业要结合个人的学习成绩

  热门专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如果学习成绩不是太突出,最好避热就冷。如果学习成绩比较好,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大。近几年,有一部分考生为保热门专业而降格选报,在热门专业录取不了的情况下,放弃录取其他学校的机会,以保下一批第一志愿的实现,结果致使部分专业较好的下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上一批还要高,形成层次之间录取分数线倒挂,专科录取分数线高于本科录取分数线。这一现象看起来似乎是考生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意志很坚定,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文化层次和身份。本科院校中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相近专业很多,何必舍本求末呢?

  误区二:

  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举例说,清华大学在某省招10名,前10名报清华,录取清华一般没问题。若其中有一名想选的专业清华没有,他改报邮电学院,而邮电学院在该省只招1名,那么,第11名若报邮电学院就有可能落选。有些个别中学老师在指导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学校的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使该生名落孙山。因此,高分考生要报考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也要讲究选择技巧。

  (1)选择范围要宽

  名牌大学、名牌专业有许多,每年在一个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也不少。选报志愿时,考生需放宽视野,扩大选择范围,使志愿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又能在这个基础上尽量避免撞车,最大可能地实现考生的选择。从以前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看,大部分考生较好地理解了选择范围要宽对自己的实际意义,但仍有一部分考生赶潮流、追时髦,不了解尽量扩大选择范围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抢风头——大家都说某校好,人家报我也报;爱虚荣——只报北大、清华,落榜也光彩;钻牛角——非某大学、某专业不上。若不撞车是运气,一旦撞车,不是进三类学校,就是落榜待来年。

  选择范围要宽,与实现高分考生的志愿并不矛盾。名牌大学何止三所、五所?名牌专业何止三十、五十?一些考生对此可能不太了解,才表现出许多盲目性,以致自己吃了大亏。近几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宣传,各种宣传、指导材料也不少,对学校的状况、专业设置情况都介绍得比较清楚,考生及其家长要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在越来越多的选择空间里寻找理想的契合点。比如,北京大学可以选,武汉大学也可以选;地质专业可以选,建筑学专业也可以选;较近的大学可以选,较远的大学也可以选。

  宽泛的选择范围给考生带来的是选择的自由,是理想实现的高命中率。

  (2)选择目标要准

  选择的目标第一是理想,尽量选择理想的学校专业;第二是准确,尽量争取第一志愿被录取,实现自己的第一选择。如何才能实现目标选择的准确呢?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及在众多高分生中的相对位置,参考往年录取情况,恰当预测和估计分析今年的录取形势,准确填报志愿。

  (3)选报好其他志愿

  高分考生选报其他志愿学校也存在梯度问题,与其他考生所不同的只是选择更难,报不好不是落入调剂,就是进入三类学校。考生可参考以往情况,选择地域不同的学校和性质不同的学校、不可一味求命中而硬报不想上的学校。

  (4)填好调剂志愿

  高分考生也要重视填好调剂志愿。应该注意的是,不服从者不要填,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调往相对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一般来说,调剂录取大都是偏向高分考生,高分考生千万不要自恃学习好而动辄不服从调剂。

  误区三:

  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招生资料是帮助选报志愿的必要条件,没有资料或对招生知之甚少,肯定是填不好志愿的。但有了资料也未必就能选好志愿。其实就是多年从事填报志愿指导的专家也未必就能选好志愿。原因在于填报志愿本身是随机的,是由许多个人的意愿和行为在起作用的群体活动,按一定规律操作的有序性与按个人意志选择的无序性同时存在。拥有较多的资料,只是在填报志愿时能争取更多的主动。

  (1)在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标准答案,就可以较好地估算出成绩。在考试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本校在全省中的位次或拥有多少分将在全省排什么位置的资料,就可以较好地确定自己在全省中的相对位置。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若是使用标准分,考生拥有标准分的知识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相对位置;若是使用原始分,考生拥有分段统计表,就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考生较好地摸清个人的实力,也就是较好地把握了自己的成绩可能在全省的相对位置,才会较好地结合自己的理想作出学校与专业的选择。

  (2)考生若拥有了关于专业设置情况的资料、关于高校介绍情况的资料,就会使选择更有针对性,不致于选择了某个专业还不知将来毕业后干什么,选择了某所大学还不知在东南或西北。对学校及专业的资料的搜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没必要贪多求全。

  (3)若拥有了本省(市、自治区)往年高校的投档及录取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排好先后的顺序,对于第一志愿的确定会有较好的帮助。但决不可陷入选择的怪圈中:以前录取报得多的今年会不会报少?以前报空的学校今年会不会突然增多?如果都这样想怎么办?在使用这部分资料时,头脑应保持清醒,过去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大概确定一下该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即可。还可以据此确定出有“梯度”的学校作二志愿或三志愿。

  (4)熟悉当年的招生政策及规定,避免在选择志愿时“违规”或痛失良机。如关于体检的规定,有限报规定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如关于提前录取学校志愿的选报,只要愿意上就填上,它可以为考生提供多一次的竞争机会。如关于分批录取的规定,不同的学校会安排在不同的批次,不同的批次要填在不同的志愿栏内,如将不同批次的学校填在同一志愿栏内将会失去录取的机会。这些可以在公布的招生专业计划中查到。

  从上可以看出,仅仅拥有资料还不够,还要会运用资料,要充分发挥资料的作用,要使资料真正有助于志愿的选报。

  误区四:

  填了“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当你所报各个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你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你所报的各个专业均未被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被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具体填写方法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表态:“是否服从分配”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均作为“不服从分配”对待。

  第二,具体表态:一些大学欢迎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可以按自己的意向顺序多写几个具体专业,这样填,有关系科的招生人员容易下决心。

  第三,范围表态:也可以填成服从哪一类的院校或除某些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

  那种认为填了“服从分配”会吃亏的人,主要是担心在“服从分配”阶段被不理想的学校及专业录取了,有些低就。尤其是在调剂阶段,余下的学校及专业一般被认为是较差的。事实并不尽然。即使果真如此,也应正确对待。参加高考,首先是接受祖国的挑选,国家需要第一。在考生本人的正式志愿失效后,应自觉接受祖国挑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是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录取,都是光荣的,都应该高高兴兴地到校完成学业。如果单纯从个人角度考虑,填了“不服从调剂”,只要顺序学校志愿落选,就意味着降到下一层次甚至落榜。痛苦难免,损失100%。1996年有一名考生考了842分,仅报了一所著名大学的一个好专业,但专业不可调、学校不服从。结果该大学忍痛割爱,因为该专业只从该省招两名,而那两名考生的成绩比她还高。省招办也没有办法,因她只填了一所学校且全部不服从分配。后来这个女生在电视采访时痛哭流涕。像这位考生就不如在专业服从中填上“服从分配”了,那样至少可以保证上名牌大学。再说,人未必就是非某一专业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高中毕业生大多在17至20岁之间,专业的强烈程度似乎不应该如此强烈。

  考生应当正确对待所谓“吃亏”的观念,如果采取的对照点是顺序志愿,个人选择的失落自然就算是“吃亏”,但是因为不服从分配的“亏”一直吃下去,岂不大亏而特亏了?既然不能实现具体学校(专业)的选择,就应保证“分有所值”——够本科上本科、够专科上专科。

  失误种种,有时调整一下心态就能解决。比如思想开阔一些,选择的动机转换一下,在可能的前提下实现理想。有时需要掌握一下填报志愿的技巧。比如一志愿讲命中率按理想,二志愿讲梯度求实际,三志愿报“冷门”走“偏锋”,“服从分配”兜底保险,等等。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航天事业、三尺讲台,抑或是海洋研究,每个领域都是那么绚烂多彩、瑰丽迷人。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把个人的志愿同国家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自身的条件出发,认真分析比较,走出志愿选择的误区,慎重地选好每一个志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