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防止环境恶化对遗产造成破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6日15:41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6月26日电(记者王艳明)自然环境恶劣使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任务非常繁重。多年来,敦煌研究院不断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恶化对文物造成破坏。

  地处敦煌市东南大泉河畔的莫高窟,四周被沙漠、戈壁所包围,受蒙古高压影响,这里长年干旱,降水稀少,风沙频繁,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莫高窟建窟1600余年来,风沙始终与之相伴,积沙、风蚀和粉尘成了引起莫高窟壁画脱落、塑像受损、岩体坍塌的主要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原因之一。

  为了治理风沙,1944年莫高窟成立保护机构后不久,就把风沙防治纳入了保护计划,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莫高窟窟顶一带,采取了工程治沙、生物固沙、化学固沙等多种风沙防治试验,并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成果,与国内外多个机构展开合作。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风沙防治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间相比,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大大降低了,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窟区的积沙比原来至少减少了约90%,每年从窟区清扫的积沙,已经由上世纪的3000至4000多立方米,降至现在的近100立方米左右。”多年从事莫高窟风沙防治研究的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副所长汪万福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风沙对莫高窟造成的危害,200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名治沙专家汇集敦煌,就莫高窟风沙危害防治进行了专题研讨,专家们提出了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为莫高窟风沙危害防治建立一个长远的科学保护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了风沙等自然因素之外,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增多严重地影响着莫高窟的“生存”环境。专家们认为,要使敦煌壁画、彩塑等延年益寿,还得减少人类活动对文物环境造成的破坏。

  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参观了莫高窟。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而且主要集中在5至10月,每年游客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至10年内,到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每年将达到50万人次。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李最雄说,游人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由于莫高窟大多数开放洞窟空间狭小,内外自然空气交换能力差,当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达到一定浓度时,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

  为了合理利用莫高窟文物资源,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潜在破坏,从上世纪8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就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对莫高窟的地质环境、气象环境,特别是洞窟小环境进行了监测,在莫高窟窟顶设置了窟区环境监测站,并为开放洞窟安装了温湿度自动监测探头。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开始实施干预。2000年,对游客实行了窟内分流,将开放的50个洞窟划分为8条参观路线。2003年4月,又启动了游客参观预约制,并开展了“窟游客承载量”综合研究和“虚拟敦煌”建设。

  李最雄说,这些措施和研究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洞窟保护压力,使莫高窟的洞窟内外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为根本解决敦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