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访问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徐滨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00:0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 赵亚辉、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徐滨士,在军事装备维修表面工程领域潜心研究了半个世纪。他和同事们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创建了“再制造工程”这一新型学科,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登上了世界表面工程研究领域的顶峰。

  “维修也能出战斗力!”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1954年,23岁的徐滨士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被选调到新组建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从事坦克修理教学。

  当时,我们的国家还很贫困,武器装备零部件磨损后,换不上新的,往往只能修修再用,维修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徐滨士暗下决心,要用所学的知识攻克坦克零部件磨损后的修复难关。

  有一天,他在国外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振动电弧堆焊能够修复薄壁零件的信息。他和助手按照杂志上介绍的简单原理摸索着干,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无数次的失败,终于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振动电弧堆焊设备,突破了部分坦克薄壁零件不能修复的禁区。之后,徐滨士又带领课题组研制成功了“水蒸气保护振动电弧堆焊”,薄壁零件修复质量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他又研制出了两种新的振动头,使我军坦克零件修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振动电焊虽然解决了坦克薄壁零件的修复难题,但修复后的质量只能接近原产品。徐滨士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继续寻求新的突破。1973年,他提出了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修复坦克磨损零件,以提高零件耐磨性的设想,并积极投入了试验。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研制成功了等离子喷涂修复坦克零件的设备和技术。当他提出应用这项新技术在新型装甲装备上进行试验时,军委装甲兵领导十分支持,特批了6辆新型坦克用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喷涂技术处理的68项242个零件,耐磨性比原来提高了1.4——8.3倍,而成本只有新零件的1/8。

  这项新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装甲装备的持续作战能力,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装备维修经费。军委装甲兵领导高兴地说:“维修也能出战斗力!”

  “科学研究不能只开花不结果!”

  徐滨士常对同事们说:“科学研究要服务于社会,不能只开花不结果!”

  随着现代战争中新式武器的广泛采用,装备损伤率越来越高,装备维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徐滨士又把提高装备快速修复率作为新的研究课题。经过反复思考和调研,他创造性地把电刷镀理论和技术运用在大型装备维修上,采取协作攻关的方式,研制成功了用于装备维修的电刷镀设备和200多种电刷镀镀液,不仅可以现场快速抢修装甲装备,而且可以广泛用于其它装备维修和机械工程诸多方面。某型飞机起落架修复,应用电刷镀技术,仅用几个小时就在现场完成了,费用只有过去的千分之一。

  天津石油化纤厂一台从国外进口的大型设备主轴损伤,被迫停产。外国专家提出必须运回国修理,得花3个月时间和10万美金修理费。厂长急了,找徐滨士求援。徐滨士带领技术人员采用电刷镀,只花了1.3万元,14天就修复了主轴损伤。

  更令人惊叹的是,徐滨士创造的新技术,使唐山水泥机械厂一台准备报废的大型龙门双柱立式车床获得了新生。这台车床从国外进口时花费了大量资金。经过20多年的使用和1976年大地震的破坏,车床38个表面严重划伤和磨损。采用徐滨士的电刷镀技术,划伤和磨损全部修复,修复的叶片完好如初,费用仅5万元。

  1985年,徐滨士创造的电刷镀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连续在国家3个五年计划中被列为重点推广新技术项目,全国使用这项新技术创造价值达30多亿元。但徐滨士没有止步,不断进行再创新、再完善、再提高。近年来,他应用微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相继获得了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纳米减摩自修复添加剂技术、高效能超音喷涂技术等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成果。在修复空军高性能飞机发动机叶片中,用这些新技术不仅取得了成功,而且性能指标达到了新叶片的水平。

  50年来,徐滨士先后研究开发的2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都是急部队所需,为社会所用。为解决海军大型舰船和水陆坦克钢结构表面防腐难题,徐滨士组织大家系统研究开发了各种防腐、耐磨电弧喷涂技术及其合金和粉芯丝材,并运用电弧喷涂技术对这些装备进行防腐治理,防腐寿命由原来的三四年提高到了15年。徐滨士还不计报酬,把这项技术用于三峡工程水电站建设上,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使中国领先于世界!”

  1987年,经过徐滨士的多方努力,由他任所长的我国第一个“表面工程”研究所在北京建立,并创办了《表面工程》杂志。

  科学唯有创新才能进步。有一次,徐滨士从国外媒体上看到一则简讯,介绍某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对工业品进行重新制造。徐滨士以科学家特有的敏锐,从中发现了“表面工程”深入研究的方向。所谓“重新制造”,就是应用高新技术将废旧产品修复成与原产品性能相当或者高于原产品的再制造产品。徐滨士把它形容为“绿色再制造工程”。

  这个国家的再制造技术是以换件修理为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对失效部件的更换升级取得性能的提升。而徐滨士认为,军用装备或民用产品的失效,大多数是由于发生在表面的磨损和损伤造成的,如果将“表面工程”理论和技术融入到再制造领域,对废旧产品进行高技术改造,就能实现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的综合效果。

  徐滨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赋予了再制造技术全新的内容。2000年,《绿色再制造工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前景》课题被列为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徐滨士为项目组长。同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获准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建立。2002年,徐滨士和同事们提出的《再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年,《机械装备自修复与再制造》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论证课题。2004年,装甲兵工程学院获准着手设立装备再制造工程学科,这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第一个。

  2000年以来,徐滨士和同事们从装备再制造设计基础、装备再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再制造质量控制、装备应急维修4个研究方向,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承担了60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了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贝尔福工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国际摩擦学联合会、美国金属学会等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联系和合作;培养了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28名;在实际应用中,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已形成产业化,数控化机床再制造已在全军推广,许多新技术在装备表面工程应用中展现了崭新的生命力。

  在徐滨士的倡导和推动下,“表面工程”理论已经被国内同行接受,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和重视。2002年10月,英国伯明翰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托玛斯·贝尔教授专程来到中国与徐滨士会晤,就中英双方共同进行“表面工程”的深入开发研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这是世界“表面工程”研究领域顶级权威的会晤。看到徐滨士教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贝尔教授由衷地赞叹:“‘徐’使中国领先于世界!”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