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半鲜奶,掺了7公斤蛋白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08:48 河北日报 | |||||||||
———解读“倒奶卖牛事件”(中)本报记者陈海张辉特别报道6月1日下午2时30分。炙热的阳光烤着大地,闷热的空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大院里,停着四五辆交售鲜奶的装罐卡车。墙角阴凉处几个农民蹲在地上抽着烟,嘴里不停地嘟囔,仿佛在抱怨什么;还有几个农民一言不发,背着手踱来踱去,紧锁的眉头透出几分焦灼。
他们拉来的鲜牛奶已经提取了样品,送化验室去检测了。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检测结果。听说记者来采访,他们一下子来了劲头,七嘴八舌地诉说起了卖奶的苦楚。 “说句实在话,前两年往牛奶里多少掺点儿水,公司也能按一级奶收。可如今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格,就算刚挤出来的鲜牛奶也不一定合格。自己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每次交奶都像面临一场大考。”来自行唐县翟营乡岸下村的青年农民刘宝华话音还未落,三鹿的工作人员已经把他的鲜奶检测单递了出来。 小伙子一看就傻了眼,在各项指标中竟有两项不合格:口感不过关、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在这两个项目的检测结果栏中,明明白白地划着个大大的“加号”,然而距离蛋白质含量2.8的最低标准究竟还差多少,却没有明确。 “怎么蛋白质还不达标?”小伙子挠着头直嘟囔。在记者的追问下他终于说了实话:“上午我拉来1吨半鲜奶,检测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又拉回去掺了7公斤人工蛋白质,怎么会还不过关。” “那你的牛奶里是不是掺的水太多了。”记者问。 “现在检测这么严格,不掺水都很难达标,谁还敢掺水呀。” “你往鲜奶里掺蛋白质,公司就检测不出来吗?” “你去问问谁家不掺东西呀,如果不掺就达不到标准。但掺多了就会影响口感,这个量很难掌握。” “这些不合格的鲜奶你怎么处理?”再检测一遍,要是还不过关,就只好倒掉了。”小伙子无奈地说,“今天又得损失2000多元钱!” “他这还不算多!我5月份就倒了5次奶,每次都是四五吨,那才叫人心疼呢”!在一旁的上碑镇农民孙二堡接上了话茬。 是农民的鲜奶真有质量问题,还是企业的检测标准过于严格呢?行唐三鹿乳品厂总经理王永保给记者看了一份公司新鲜牛奶收购标准。“从去年4月6日开始,公司对所收购鲜奶的脂肪、蛋白质、全乳固体、酸度等量化指标以及5种微生物指标有了明确的标准,如灭菌奶用的鲜奶,其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最低标准分别不能低于3.2和2.8。这些硬性指标是目前国内乳品企业普遍采用的原奶收购标准,凡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鲜奶,公司一律拒收,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王永保还告诉记者:“过去因检测手段落后,一些奶农在鲜奶里掺杂使假,一般很难检测出来。但是这些鲜奶在加工过程中会散发出臭味,或者被检测出抗生素残留超标。为保护企业声誉,只能把这些牛奶倒掉,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在各种检测设备齐全,只要掺一点假,仪器都能检测出来。但仍有个别奶农抱着侥幸心理,往鲜奶中掺水、蛋白质、脂肪等以图蒙混过关,这样检测肯定不合格,企业坚决拒收。只要是检测合格的鲜牛奶,企业仍然敞开收购,按质论价。” 行唐县翟营乡岸下村有10多个养奶牛户,每天的鲜奶产量都在五六吨。村民随时把挤出的牛奶交到刘宝华在村里设的收奶站,经过简单检测,他负责把这些散奶统一送到行唐三鹿乳品厂,从中赚取运费和手续费。 对如何提高所收鲜奶的质量,避免鲜牛奶被倒掉,刘宝华则显得有些无奈。“收奶站没有资金购买先进设备,只能用简陋的设备检测,很难卡住掺杂使假的牛奶。这样只要有一家劣质奶混进来,就会影响整罐奶的质量。” 【编辑点评】:近年来,奶牛饲养业、乳品加工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热点行业之一。然而在奶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忽视了推广科学养殖方法,提高奶业的整体素质。奶牛养殖业“一窝蜂”式地盲目发展,必然造成原料奶供应快速膨胀,而鲜奶质量却很容易被忽略。个别奶农为图眼前蝇头小利,而在鲜奶中掺杂使假,给企业造成损失。也许他们不会想到,一旦龙头企业垮台了,奶农的利益也无法保证。 对于乳品企业而言,为创市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检测标准,必然拒收劣质奶。短期内,“倒奶事件”会影响农民的饲养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建立稳固的奶源基地,但从长远来讲,将有利于提升奶业的整体水平。但奶农的利益如何保证,则是当下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