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被传销俘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10:3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吕诺 邬焕庆) 日前,重庆、广西等地警方连续破获多起死灰复燃的非法传销案件,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传销参与人员中不少是在校大学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之骄子上当受骗、甚至自甘沦落而不自醒呢?也许,探析大学生“沦落传销”背后蕴涵的一些灰色背景比事件本身更值得人们深思。
“发财就是成功”——严重扭曲的成功观和价值观 从警方和工商部门披露的情况看,这些参加传销的大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以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为多;他们的家境普遍不太富裕,而他们掉进陷阱的直接原因,无一例外地因为一个“钱”字。 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主任孙霄兵说,社会上存在的“不当得利之心常有,勤劳致富之心常无”等现象对一些大学生影响很大,一夜暴富的期待成了这些学生的心理渴求。受这种心理影响,现在有些大学生不愿意老老实实上学,存在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想法,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陷入骗局。 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凤指出,时下大学校园里贫富悬殊较大,以物质财富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成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在学校成为一种思潮。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逃离贫穷心切,加之社会接触面不广,思想单纯,很容易被传销网络“洗脑”,从而上当受骗。 事实上,由于受到暴利的诱惑,甚至有些大学生被警方和工商部门解救后,仍然执迷不悟甚至有抗拒心理,认为政府的查处断了他们的“财路”。 “发财就是成功、有钱就是有价值,这些扭曲的成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及时扭转,面对极具诱惑力的其他骗局,大学生们还可能上当受骗。”王凤不无忧虑地说。 “就业压力让他们迷失”——痴迷传销折射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不适应症 一些被骗和骗人的大学生们在分析自己的经历时,都坦言自己无法把握毕业后的事业走向,“与其毕业就失业,还不如能抓一个发财机会就狠狠抓住再说,也好为将来进行一些原始积累,起码心里会踏实一点。” “在就业压力面前,一些大学生迷失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赵锋认为。 赵锋说,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后即使找到工作获得的收入也往往达不到期望值,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利用了大学生求职心切、投机取巧心理,加上使用“轰炸式”洗脑灌输、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将大学生的思维重新“格式化”了。 而诸多反馈信息表明,在就业压力面前的迷失,折射出一些大学生很明显的对社会不适应的症状:他们向往成功却又恐惧竞争,他们极端自我却又极其脆弱,他们渴望财富却不愿意太辛苦去收获…… “传销事件提醒我们,学校也需要反思大学生就业教育方面的缺位。”赵锋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校不仅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创造外部条件,更要从思想上关心、帮助他们,努力为他们解开已经很沉重的就业心结,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全方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尽快适应社会。” “他们失去了对法律的敬畏”——一些大学生存在法制观念上的盲区 一些被传销迷惑的大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忌讳自己成为受害者后转而骗同学、骗同乡的事实,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最多算“不够意思”而已,而且为了挽回自己受到的经济损失这样做也是合理的,“反正大家都是骗来骗去,没什么过分的。” “一些学生在整个事件中表现出的心态的确令人震惊,他们失去了对法律起码的敬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大元指出。 法律专家认为,在面对非法传销时,法制观念在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身上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事件性缺失”,也就是说基本的法律常识他们有,可一旦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却无视法律的威严存在,根本无意识自己在违法。 专家指出,单纯就传销这起事件来看,在高校及时给大学生们补上“传销非法”这一课,应该可以避免再陷传销的陷阱。但是,要杜绝大学生沦落传销的类似悲剧,就要求在更广阔的大学教育领域内,全面夯实学生扎实的“法理”。 “大学里的法制教育起码要做到这么一点,就是在一种新生事物出现后,即使国家法律、校规、校纪没有明确规定,大学生自己也能独立作出是非判断,不去因为经济利益或其他因素驱动,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又侵犯别人的事情。”韩大元说。 “大学也要推行素质教育”——迷失背后的大学教育危机 大学生沦落传销事件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忧虑,一些大学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进一步指出,从传销事件暴露出的学生身上不完善的社会判断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看,大学教育增加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法律教育不够系统,对社会公德教育不够重视,对理想信念的教育已经空洞化,更谈不上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了。 孙霄兵指出,针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教育部门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自律精神,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筑起坚固的精神防线,抵御各种非法组织、腐朽思想观念、经济利益的诱惑。 “原来传销离大学校园很远,现在却把目标对准了大学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知识训练,但涉世未深,阅历尚浅,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王凤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加强自我保护、防止上当受骗的教育比较少。” 大学目前松散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销悲剧。据了解,有的大学生为了传销旷课数月,甚至办休学手续,而很多学校对此一无所知。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后,课堂内外的活动从原来的“以班为单位”组织管理变成现在的“同班不同学”。学生们各选各的课、各上各的课,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自由度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联系相对减少,校园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减弱,一些学生被参与传销的同乡、朋友拉下水,就是最初被传销组织所谓“亲情管理”诱惑,以为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得到加强!”赵锋说,“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当尽量了解学生思想动向,重视离校学生的去向,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尽快解决,避免学生在一些错误的迷局中越陷越深。” 相关专题: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