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于都县黄泥小学看山村“留守孩”教育与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21:41 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6月27日电 (谢贵芳肖承明)阳光下,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串串清脆的笑声,以及一个个如鸟儿般轻盈掠过的身影。记者近日在江西于都县禾丰镇黄泥小学,看到山村“留守孩”正健康地在这里成长。这是这所山村学校开展了“农村小学如何对‘留守孩’实施教育与管理的研究”课题之后的可喜情景。

  让人忧心的“留守孩”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去年,有两件事让刚调来黄泥小学任校长的刘庆祥震惊:学校一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二年级学生,由年迈的奶奶带着生活,孩子每天都要求吃肉,一天没买,就命令奶奶跪下,用棍子在奶奶后背敲打;另一名也是父母双双在外打工跟着爷爷过日子的学生,因为干了坏事受到爷爷责骂,便记恨在心,当爷爷在井边打水时,他突然跑过去把爷爷推下了井里。幸亏旁边有人救治及时,爷爷才没送命。

  这两件事让刘庆祥忧心忡忡。他发动全校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校376名学生中,父母双双出外或父母有一方出外务工的“留守孩”就有243人,占学生总数的65%。留守孩中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端正的只有32人,占“留守孩”的13%;学习成绩和品行一般化的有112人,占留守孩的46%,成绩较差和有劣迹的99人,占“留守孩”的41%。这些留守孩普遍存在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性格孤僻、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合作意识差、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缺乏自觉性和刻苦精神等问题。

  调查结果让老师们深感不安,责任感告诉他们,加强对“留守孩”的教育刻不容缓。于是一场“爱献‘留守孩’”的活动在学校迅速展开。

  学校营造出“家”的氛围 孩子离了父母不离爱

  老师们从调查中了解到,这些“留守孩”最迫切需要的是亲情。调查显示,99%的“留守孩”不知道父母的具体工作地址和电话号码,一年到头,只有父母回来了,他们才能听到爸妈的声音,感受到双亲的温暖。他们渴望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平时也能感受父母之爱。

  亲情的缺乏最容易导致性格的缺失。为此,黄泥小学在学校开展了“进学生门、访代养人”的活动。通过走访,详细掌握了“留守孩”的全面资料,并为每个“留守孩”建立了专项档案,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家庭构成、亲属、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等。之后,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在学生生日、过节或受了委屈时,帮助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交流,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祝福或向父母倾诉心中的委屈。“六一”前夕,学校200多名“留守孩”通过热线听到了远方亲人的声音,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度过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儿童节。

  在加强与其亲人交流的基础上,黄泥小学还多举措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组织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上关心帮助“留守孩”。华小珠的父母出外务工了,坚强的她带着弟弟在家孤零零地生活,既当姐姐,又当爹妈,好几次搂着弟弟躺在冰冷的床上难以入眠。李武彪老师与她姐弟结成“亲情对子”后,经常利用晚上、课余时间来到她家中,与她一起做饭,晚上辅导她们姐弟俩的学习。一次,华小珠的父母没有及时寄钱回家,家里没钱买米了。李老师立即买来50斤米送到她家中,并送上50元生活费。这雪中送炭让华小珠感动不已,学习更加勤奋了。

  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四年级学生华小珍曾因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而拒不接听父母的电话,父母为此非常伤心。老师对他进行心理教育后,他慢慢对父母理解了,也愿接听电话了。

  此外,黄泥小学还充分发挥少先队主教育阵地作用,在“留守孩”中开展“独立生活教育”“进步教育”“节约教育”“体谅父母教育”等教育活动,让孩子从小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托管,给孩子组建一个新的“家”

  为加强对“留守孩”的校外教育和生活教育,今年春,黄泥小学成立了“留守孩”托管中心。中心由3位退休教师组成,他们依托学校的师资,在取得家长的同意下接收托管“留守孩”,负责“留守孩”的衣食住行和课外辅导,每个月收取一定的伙食费和托管费。这些退休教师尽心尽职,精心地照顾着所托管的小孩。学生刘君(化名)由华逸趣教师接管。刚开始,他依然我行我素。但华老师非常有耐心,和风细雨地与其谈心,讲名人成长的小故事,帮助其补上落下的课。慢慢地,他爱听华老师的话了,改了不少缺点,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有时还抢着做好事。五年级学生华攸芬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他与另外5名“留守孩”一起,被托管在退休教师华喜春的家里,组成了一个新的家,有了一大伙兄弟姐妹。

  如今,已有9名“留守孩”托付到了托管中心。这所学校准备进一步壮大队伍,加强对中心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使“留守孩”真正离了父母不离温暖。并成立“留守孩”家政服务中心,把农村“五老”和在职干部以及社会上的相关人员组成家政服务中心,负责“留守孩”的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心理教育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留守孩”从中再次找到“家”的感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基地绑架土耳其人质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