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民党忙瘦身 民进党忙争权 陈水扁扩权独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10:25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国民党“在野”,财力、人力今非昔比;民进党“在朝”,争权夺势斗争不断。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赵云潇报道为在年底“立委”选举中塑造“改革”形象,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在野的国民党以及执政的民进党最近都忙着进行“党务改造”,使得看似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平静的台湾政坛暗潮汹涌。

  国民党精兵简政

  6月17日,历经八次会议讨论,国民党改造小组决议全面精简人事,将现有1700名党工一次性全部遣散,再视需要择优回聘约500人。小组也表示,为保障党工权益,遣散费将一次性结清,总共约需50亿余新台币(下同),但何时结算将视国民党的财务状况而定。

  在国民党专政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国民党不断扩充基层组织,不仅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地方党部,甚至连村里都设立了据点,从而对专职党工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2000年时已高达4000名,且待遇优厚。据统计,2800名专职党工加上按月支领退休金的1100多名退休员工,国民党光花在人事上的费用每月就有近4亿,每年约50亿。这一庞大的基层组织曾在选举中发挥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量,也曾是国民党胜选的主要保障与利器之一。

  2000年败选后,虽然为重塑形象、争取选民认同,国民党针对落实党内民主推出了一些改造措施,但为避免打击基层士气、稳住基层动员能量,加之对2004年“班师回朝”抱有厚望,并未触及党工精简问题。2001年底“立委”选举再次惨遭挫败后,一方面因经济景气不佳,党营事业连连亏损,另一方面因政党补助金由2.3亿锐减至1.4亿,为缓解沉重的财务压力,国民党不得不于2002年7月痛下决心进行创党以来最大幅度的裁员,决定将现有2800名党工在两年内减至1700名左右。但为了2004年“总统”选举辅选考虑,当时主要是强制届满50岁的人员提前退休。

  2004年“总统”选举再度失败后,国民党内部要求党务改革、重新出发的声浪此起彼伏,其中在人事精简方面决定“全面遣散、择优回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相对于民进党党工人数不足200,亲民党仅有55人,国民党维持庞大的党工数不仅与其选票实力不相称,也与其在野身份不符,还给外界留下不思进取、腐朽老大的不良印象。二是随着台湾民主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民众的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国民党基层组织的动员能量日渐弱化,而长期在“党国体制”下成长的党工,不仅心态保守、官僚化,战斗力也远远不如民进党和亲民党。三是虽然2002年的裁员为国民党每年省下了2.6亿元的人事经费,但仍必须负担每月1.5亿元的庞大人事费用。

  在党产已经所剩不多并遭到民进党大力追讨,尤其是败选后向企业界募款的难度加大,国民党已无力支付这笔庞大的人事经费。全面裁员势必冲击长年在国民党内服务的党工权益,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党工还不得不面临中年转业的难题,难免会引发不满与反弹,有党工甚至痛骂党主席连战不管别人死活、不顾别人生计。

  陈水扁扩权独裁

  在国民党进行调整的同时,陈水扁则打着“党务革新”旗号,不断推动党内不分区“立委”提名方式,党务、政务退出派系运作以及“总统”不再兼任党主席等所谓改革案,其主要意图在于进一步弱化派系力量,增强自身对党政资源分配的掌控权。

  一是不分区“立委”提名方式的变革有利于陈水扁安插亲信。民进党不分区“立委”的提名方式一直由党员投票决定,但也导致党内各大派系以及有意争取提名者大量豢养“人头党员”,或大肆买票、贿选,并出现政治家族把持提名的弊端。陈水扁在4月初在党内强力主导通过不分区“立委”提名方式修正案,尤其是规定一半不分区“立委”名额交由其指定的“提名委员会”决定,不仅压缩了党内派系及山头的参选空间,也有利于陈安插亲信人马,并增强对“立法院党团”的控制力度。

  二是党务、政务退出派系运作的结果就是陈水扁“一派独大”。民进党自成立以来便一直维持“派系共治”的传统,党内权力分配与重大决策都是经由各派系协商、妥协的结果,但也给外界留下了派系纷争及权力分赃的不良印象。2000年执政后,党内开始弥漫“唯扁是从”的气氛,派系龙头的决策分量剧降;2002年7月陈水扁兼任党主席后,进一步收编其它派系力量。在2004年选举中,虽然“新潮流系”为陈水扁的连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功高震主”。为避免在今后的施政中遭到“新潮流系”掣肘,陈水扁于6月8日公开宣示,为彰显行政、党务中立,政务官以及党务部门一级主管应退出派系运作,不得担任派系职务与参加派系活动。这不仅将进一步弱化派系力量,使之逐步自动萎缩,也有利于陈水扁全面掌控政党资源,“派系共治”完全为陈水扁“一人独大”所取代。

  三是陈水扁借不兼任党主席之名行独裁之实。2000年上台之初,陈水扁打着“党政分离”的旗号宣示退出党务运作,但陈借此将党内派系完全排除在重大决策之外,引来各大派系的强烈不满。为了整合党、政、“立法院”的力量,以为争取2004年连任铺路,陈水扁又于2002年7月打着“党政同步”的旗号兼任党主席。连任成功后,陈水扁在党内“一人独大”的地位已完全确立,无须借党主席名份掌控党政大权。

  6月18日,陈亲近幕僚抛出“总统若不兼任党主席可指定一人担任”的条款,宣称此举是为推动“党政分离”、为党内中生代让出位置,实质却想借此让陈水扁成为有权无责的“太上党主席”。陈这一赤裸裸的扩权图谋引来党内外各界有关“扩大独裁”、“走向新威权主义”的强烈抨击。为平息外界不满,陈水扁不得不于22日宣示,他若不兼任党主席将回归党员直选党主席的机制。陈在这一决策上“三日三变”的做法,也加深了民众对其“善变,决策反复”的印象。来源:国际先驱导报【编辑:宋俊梅】相关报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