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寻身边的活化石(2)点石成金术后继乏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11:07 温州新闻网

  工艺美术师黄学矩、陈国香夫妇正在按图样拼彩石镶嵌《八骏图》。(卢春雨/摄)

  点石成金,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话,而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彩石镶嵌,通过把石头进行浮雕创作,让这一神话变成了现实。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出50万美金的高价欲购一副彩石镶嵌而不得。另一作品《九龙壁》,获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大奖特别金奖,被誉为“国之瑰宝”,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然而就在今天,彩石镶嵌这颗温州民间传统工艺的璀璨明珠,其光芒日渐暗淡。市场萎缩、后继乏人等尴尬接踵而至。是什么让这一流传了400多年的神奇技法,面临“失灵”和失传呢?

  先成国礼,后创纪录,曾经红极一时的彩石镶嵌还一度出口创汇,这项传统民间艺术不仅能“点石成金”,而且还是美金。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潘一钢

  彩石镶嵌流传至解放后,我市成立了“温州艺术雕刻合作社”,从业人员达到了180余人。上世纪60年代,市艺术雕刻厂开始生产彩石镶嵌,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美国等地。1992年该厂创新推出“叠嵌彩石装饰壁画”,当时一年可以发2个集装箱,出口创汇达140多万元。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彩石镶嵌为鼎盛时期。在这期间,作品《如意百花》被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大型系列作品《孔庙》,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成为当今世界雕刻工艺规模之冠,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还有多幅作品被日本、喀麦隆等国展览馆收藏。

  仿佛是一夜之间,彩石镶嵌就没了市场,也没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目前我市能掌握全套彩石镶嵌工艺的,可能剩下不到10人。

  市艺术雕刻厂老师傅缪成金

  市艺术雕刻厂退休职工黄学矩、陈国香、缪成金等老师傅,是目前我市为数不多,能掌握全套彩石镶嵌工艺流程的艺人。他们曾是活跃在彩石镶嵌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看着彩石镶嵌日渐衰退的见证者。

  缪成金告诉记者,与其他濒临消亡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彩石镶嵌这门费时费力的工艺,走上了下坡路。由于效益不好,厂子改制解散了,厂里的师傅们好多都转行了。他放不下这门手艺,自己办了个加工厂,之后虽也有过一定的规模,但好景不长,如今厂里也只剩下他和一个看门的老伯。

  好东西总有人欣赏,彩石镶嵌也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年轻人耐不住寂寞,这门手艺因找不到传人而面临消亡,才是最大的问题。

  彩石镶嵌的守望者黄学矩、陈国香夫妇

  作为我市彩石镶嵌艺术最后的守望者之一,年已花甲的黄学矩、陈国香夫妇从市艺术雕刻厂退休后,一直在家里坚持创作。说来也怪,要说彩石镶嵌没市场,但慕名上门前来要货的人却络绎不绝。黄学矩指着家里墙壁上一块空缺说,就在前两天,一位客人因急着要货,硬是出高价把他家墙上的一幅《鹤鸣春晓》给挖走了。

  陈国香还透露,由于彩石镶嵌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且档次较高,目前被不少酒店和宾馆作为首选装饰品。但一幅作品的问世至少需要一个月,仅靠他俩根本做不出来。而一般的初学者至少要练上三四年才有一定的功底,现在的年轻人已很少有这样的耐心和毅力来学习这门手艺。目前自己和同时代的艺人们大多年岁已高,寻找接班人已是迫在眉睫。(温州日报高精哲缪小霞)

  :彩石镶嵌

  彩石镶嵌最早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温州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该工艺取材天然的彩色叶蜡石,经雕刻后镶嵌在木板上,构成风景、人物等各种生动的艺术造型。经历代艺人们不断完善,目前一幅作品从图稿设计,到选料、雕刻直至最后包装完工,需经18道工序。(来源:温州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