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嘉禾执政败笔(1)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17:04 瞭望东方周刊 | |||||||||
嘉禾县委县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的做法,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影子 “嘉禾事件”余波未平,引发的震荡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一个县的问题调查汇报,并公布全国,明确要求举一反三,警示官员,这在执政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人民内部矛盾要靠人民币来解决”? 2003年11月28日,中共嘉禾县委召开九届三次全会,专题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县委书记周余武在讲话材料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然而,嘉禾县委县政府实际做的却是调动全县的力量,为开发商推进嘉禾珠泉商贸城的建设──“执政为民”已经一定程度上异化成执政为“商”。 跟不上高层执政理念转变的不仅仅是嘉禾县。嘉禾的干部说起“谁影响我们一阵子,我们就影响他们一辈子”这句如今“臭名昭著”的话,心里藏着委屈:这其实不是我们“发明”的,是从其他县“学”来的。 当拆迁遇到阻力时,嘉禾县的领导到湖南数县进行考察,“取经”归来后对待拆迁户“出招”更狠。“政府拿棒,开发区拿糖”,这是湘西北一个县的副县长介绍的经验。 “嘉禾事件”反映了地方官员执政的野蛮,也映射出了地方政府“科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当嘉禾的干部说起珠泉商贸城建设的诸多好处时,《瞭望东方周刊》发现,最让他们眼睛发亮的是,每年能够预计带来1000多万元税费收入。 嘉禾县财政收入结构严重不合理,2003年税收只占可用财力的47%,大部分收入要靠职能部门收费、罚款,从而损害经济环境和干群关系。 2003年,嘉禾县的可用财力只有约9000多万元,保工资就要花去7500万元。从支出结构就可以看出,县里基本上拿不出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公共保障支出,以让嘉禾30多万人民得到实惠。 国家“亲民”政策的出台,对地方政府来说却暂时意味着财政短收。 就在嘉禾县委政府还在为30万元、50万元的微薄税收号召全县干部努力奋斗时,距嘉禾县不到4个小时的长沙县,已经主要考虑引进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了。 “这几届县委政府都在为嘉禾解脱贫困想办法,想形成支柱产业努力,但由于交通偏僻,基础设施差,很难找到像样的大的项目。所以县领导对珠泉商贸城的期望值很高,决心很大。”嘉禾县一位干部对记者说。 经济落后、财力匮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前些年,一些乡镇政府卖干部指标,交3万-4万元就可以当乡干部,导致乡镇严重超编。有的开发区没钱给干部发工资,就发一亩开发区的土地。 县信访局的干部对记者说:“人民内部矛盾要靠人民币来解决。” 当一个政府连自己的工资都难以保证、运转难以维持的时候,我们虽然无法否定嘉禾一些领导干部的奋斗是为了人民群众利益,但更直接的动机则不能不说是为了干部的工资发放,为了政府的艰难运转。而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赢利倾向,与民争利。 据统计,全国2000多个县级政府以40%的财政收入,供养了全国70%的财政供养人口。具体到嘉禾这样的经济弱县而言,不合理的比例可能更大。 县域经济的盘活,希望在于县级执政者的自力更生、改革的深化、行政成本的降低,但是也有赖于体制的调整,尤其是转移支付的科学化,中央与县之间财权事权的合理划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