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给“市场经济地位”是政治决定不是技术决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03:38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布鲁塞尔6月28日电 新西兰、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近几个月来,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市场经济的航船正进行着突破坚冰之旅。不过,在这艘大船面前,还有两座巨大的冰山———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今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有人说,相比“美国冰山”之坚固,欧盟这座冰山已经开始融化。欧盟内部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怎么看的呢?6月25日,本报记者对欧盟著名智库“欧洲亚洲研究所”的主任范·德·吉斯特博士进行了专访。 纯粹的“完全市场经济”并不存在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欧盟对“完全市场经济”是如何界定的吗? 范·德·吉斯特(以下简称“范”):经济学家们通常这样界定“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仅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而且生产资料的价格也由市场决定,比如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 如果谈到理论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可以说,即使在欧盟,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欧盟成员国中一些行业还有政府介入,比如说薪水,欧盟成员国政府对最低薪水有政策法规上的限制,还有纳税、养老金方面的政策法规等等。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商品的价格,政府也有一些政策规定。许多欧盟的能源企业是半国有的,其中包括水、电等企业。我们说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不能介入市场。 “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最本质的不同,是前者的国有企业不能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殊的”利益或“优惠政策”。比如法国的能源企业,如果它们想贷款,那么,它们就得付与其他企业贷款一样的利息。如果它们想上市,就必须经过同其他企业一样的审批程序。 而在中国,情况与欧盟有所不同。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许多国有、半国有或一些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享受着政府的高额补贴、许可证优惠,使它们在运营中享有特权。 不可否认,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减少这种补贴,但补贴仍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经济学家承认中国是“转型经济国家”而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欧盟委员会下任主席很关键 记: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欧盟委员会对外贸易委员拉米在内的许多欧盟高官在今年年初都表示,欧盟正在“积极评估”中国市场经济状况,并表示将在6月30日前出台“最初评估报告”。但现在“最初评估报告”却没有给出任何确定的答复。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范:就我所知,普罗迪、拉米这些与中国直接相关的欧盟高官,对于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都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他们正在努力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但离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尽管许多人坚信,欧盟最终将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从现阶段看,欧盟“何时”承认是一个非常难以预测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换届。现任的委员会班子将于10月份任期届满,新委员会将于11月份成立。现在已经是6月底了。因此,我认为现任欧盟委员会不会在剩下的3个月时间里匆匆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新主席的态度是否积极,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何时获得欧盟承认,将起关键作用。 记:您个人认为欧盟需要多久才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范:我想,非常有可能的是,在下一位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任期内,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但我不敢肯定“解决”是否会在下半年荷兰担任欧盟理事会轮执主席国期间发生。 市场经济问题影响双边贸易 记:欧盟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直接造成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调查中的不利局面。也极大地损害了双边贸易。不过,有关反倾销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中欧双方统计数据似乎差别很大。欧方统计中,反倾销涉案金额只占双边总贸易额的0.4%~0.5%,而中方的统计则远甚于此,因为中方把“潜在损害”计算在内了。你对此怎么看? 范:我同意这种观点。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只能部分地反映反倾销对双边贸易的影响。0.4%~0.5%的反倾销涉案金额,并不意味着只有0.4%的双边贸易额受到影响。 比如在一个特定领域,中国的某一种商品被裁定为反倾销,那么中国许多同类商品可能因此就被挡在了门外。出于对反倾销调查的担忧,类似的企业于是不再把欧盟作为出口目标地。从这一点上讲,反倾销对贸易具有“阻吓”作用。 但是,对于反倾销对双边贸易的间接影响程度,考察起来非常困难。经济学界目前还没有一种准确的方法,来衡量这种间接影响。 政治因素影响“地位问题”决策 记:您认为欧盟在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决策过程中,政治因素是否将占主导作用? 范:事实上,欧盟是否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及欧盟裁定中国出口商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不同性质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讲,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正如你所知道的,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在判定其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欧盟境内倾销时,不是以某类产品在该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要以其他类似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为参照。这对于中国来说有些不公。因为“第三国”与中国具体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可比性,“第三国”的参考标准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商品的真正成本。也造成了一些本不存在倾销行为的商品被裁定为倾销。一旦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承认,中国企业更容易证明它们的商品没有进行倾销,因而反倾销案件也将大大减少。 如果光从欧盟“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言,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不管欧盟承认与否,政治因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评论家认为,中国在经济高速自由化、市场化的同时,政治体制也在逐步民主化。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是成功的,起码比俄罗斯要成功得多。 俄罗斯是欧盟的软肋 记:2002年,欧盟突然承认了俄罗斯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世界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即使是现在俄罗斯自由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也远不如2002年的中国。我们是否有理由认为,政治因素在欧盟对“俄罗斯问题”决策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范:我同意你的观点。“俄罗斯问题”是欧盟的一个软肋。两年前欧盟承认俄罗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决定,而非建立在经济或技术评估层面的结论。 你所提到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指标远胜于俄罗斯,这一点我不敢肯定。据我所知,俄罗斯经济的私有化进程非常之快,但这是一种失败的私有化进程。因为许多企业私有化后,所有权从政府转到了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家手中。 这不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因为它形成了垄断和“寡头”。我不是俄罗斯经济专家,但如果你考察俄罗斯经济,你就会发现许多政府补贴现象和国有企业的特殊优惠待遇,包括融资、政策法规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欧盟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完全是一个“政治决定”。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与俄罗斯相比,绝大多数政策正在向市场经济国家标准过渡,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正朝着市场经济过渡,这是非常清楚的。中国已经是世贸组织成员,而俄罗斯还不是。 中国完全可以拿俄罗斯的例子,来说服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现在欧盟的“最初评估报告”不论指出多少问题,那都是技术层面的。给不给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政治决定,而不是技术决定。 因此,总的来说,如果是政治因素决定了欧盟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正如欧盟当初给予俄罗斯一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也可以指出中国经济中的许多非市场经济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