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摸准缺电的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02:13 京华时报

  作者: 高渊来源: 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6月29日

  现在,“电荒”已不是结构性缺电,而是总量性短缺,也就是所谓的“硬缺电”。

  一年多来,关于缺电的种种反思,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电力运营体制层面。原国电公司领导班子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以及垄断经营的格局,使得电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3D魔幻宫之战
力运营缺乏应有的预见性和灵活性。二是粗放式发展模式层面。几乎所有人都把缺电的关键原因,归结于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一般认为,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用电大户的畸形快速增长,使我国能源特别是电力难以支撑。

  这些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算不算摸到缺电的根源呢?似乎还没有定论。在笔者看来,“电荒”的症结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此轮缺电出现前,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十五”规划中对全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估计偏低,相应地对电力建设也有所保留。在1998年国内出现电力过剩时,有关部门明文要求3年内不许开工新的火电项目。当年,有的地方顶风上马电力项目,有的地方老老实实听话,而现在,据称前者电力供应相对缓和,后者则大多缺电。

  正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导致宏观决策管理缺乏应有的市场机制。简单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是这轮全国性“电荒”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各地都在忙着上电力项目。已有专家预测,不用到2007年,我国又将出现新一轮的电力过剩。

  由此看来,电力投资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而要改变电力管理体制,必须充分依靠市场调节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电力行业只能在“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缺电”的怪圈中循环。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