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法国女士和2000名大苗山失学女童的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20:45 新桂网

  2004年2月27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在柳州饭店为一个外国女士举行赠车仪式。市领导向这位外国女士赠送了一辆“五菱之光”汽车。这是柳州市第一次赠送汽车给个人。在此之前的2003年10月,市长陈向群代表市政府向这位女士颁发了“柳州市荣誉市民”证书。这位外国女士的中文名字叫方芳,她来自遥远而美丽的法国巴黎。现在,她在融水县大年乡大年河畔建了一座吊脚楼,正式定居大苗山,已成为这个山寨里的一员。方芳有太多太多的动人故事。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法国女士。魂系大苗山近年来,在黔桂交界的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3D魔幻宫之战
大苗山深处,远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140多公里的大年乡的一些村小学,许多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苗家吊脚楼下的操场上,苗娃们边歌边舞,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快乐和喜悦。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孩子们所唱的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中国儿歌,也不是当地苗胞唱了不知多少辈的苗歌。他们唱的是地道的法国民歌!更令人称奇的是,和孩子们一同歌舞的是一个高高鼻子的白种女人!她的笑容同样灿烂……这位女士就是方芳。方芳原名叫francoisegrenot-wang。很小的时候,她就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方芳进入巴黎大学中文系就读,并获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巴黎一个旅行社当导游,1989年,方芳开始带团来中国。从此,她每年都有半年多时间在中国度过。在那些日子里,方芳几乎走遍了全中国所有的重点旅游景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风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每到一地,她都如饥似渴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拍摄大量照片,并写下笔记。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方芳越来越热爱中国,起了“方芳”这个中文名字。由于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痴迷,方芳对中国的了解与日俱增。在法国朋友的眼里,她无疑是一个出色的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在他们的鼓励下,她组织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具有中国色彩研究的小协会———中国色彩协会,并不定期出版《中国色彩》杂志,和朋友们一同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就在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广西大苗山走进了方芳的心间,从而改变了她日后的生活。1996年,无国界医生组织法国部到广西融水大苗山深处的大年、拱洞等山乡设立医疗点,对那里的人们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正在桂林当导游的方芳无意中遇到这个组织的成员马赛尔先生。此时,方芳已在桂林定居一年时间了。异国逢“老乡”,方芳有说不出的高兴。从他们那里,方芳知道了神奇的大苗山,知道了地图上找不到的“大年”乡,也得到了担任该组织汉语翻译的邀请。从此,神奇而美丽的大苗山成了方芳小姐的神往之地。这年初夏的一天,方芳背上行囊独自从桂林出发,乘班车来到远离桂林300多公里的大年。下了车,被山路蒙了一身灰尘的方芳疲惫至极,但眼前美丽的景致立刻把这一切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一片不大的谷地,四面都是绿得发黑的高山,一条小河沿着山谷缓缓流向远方。吊脚楼就散布在小河两岸的山坡或平地里。正是傍晚时分,山寨是那样美丽而宁静,薄薄的暮霭开始从河谷里升起来,寨子里传出谁家舂米的声音,晚归牛群铃铛的声音和一阵凉爽的山风从山那边吹过来,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和幸福感如花香一样,顿时涌满了方芳的整个身心———这就是我一辈子所寻求的地方!我终于找到了梦里的世外桃源!于是,方芳辞掉了导游工作,带上行李再次转辗来到大年乡,担任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法国部汉语翻译。

  浪漫的碎片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走寨吹笙,赶坡踩堂。苗家山寨的一切都让人心醉,从大都市的喧嚣中走出来的方芳无不为之动容,她爱上了这个地方。方芳恨不得把一切都摄进她的镜头,恨不得把一切都写进她的日记。只要没有工作任务,她就雇请当地人为她翻译山寨的苗语或侗语,并在他们热心地陪同下,跋山涉水进入苗家侗寨了解情况。方芳是带着法国的浪漫来到大苗山的,但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些“浪漫的碎片”:或是风日晴美的早晨,或是雨后清新的午后,总看到一些10多岁的女孩或在山坡上牧牛、砍柴,或在小溪边放鸭、看鹅。她们有的背着比自身大几倍的背篓,有的披一领小小蓑衣,一个个机械地做着还不应该做的劳动。看到此情此景,方芳心里像爬了一只虫子一样不是滋味。有一次,在木业村通往乡政府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正在挑粪下地的女孩。女孩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在地上,粪撒了一地。女孩不过十二三岁,红红的脸蛋上尽是豆大的汗滴。正是做梦年纪的女孩,怎能承载这么大的重负?方芳一阵揪心的痛,忙问:“怎么不去读书?”小女孩低下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早就不读了。”方芳又问:“为什么不读?”小女孩的声音更小了:“家里没钱。”再问:“你想不想读书?”女孩迟疑了一会,才哽咽着说道:“想也是白想。”说话间,眼里早已涌满了泪水。方芳感到鼻子一阵发酸……由于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方芳在大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当地的老师。通过他们,方芳了解到了大苗山落后的教育状况。其中,林浪村林姑苗寨女老师贾明珍关于女童入学难的介绍更是令她刻骨铭心。在大苗山深处,山民们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这里人烟稀少,由于环境和历史因素,他们的思想观念极为落后。加上极度的经济贫困,大多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传统陋习,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因此,女娃从小就被束缚在小小的木楼里绣花、织布,或放牛牧鸭,直到成为人妻人母。这样,苗山深处一些学校只有两三个女生,多的也只是五六个,个别教学点是清一色的男生!为改变这种状况,县里从1988年采取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结合的办法筹集资金,采取免费、寄宿等办法大力发展女童教育,解决了一大批女童入学问题,使全县女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大幅度提高。但是,融水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十分困难,女童入学难问题在大苗山深处依然较为突出。贾明珍还告诉她说,因为山区群众生活贫困,就是入学的学生也常常交不起费用,许多女生读了一二年级就再也上不起学了。方芳暗自琢磨,自己该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点什么。永远的疼痛

  在大年工作几个月后,方芳回到北京一家外文媒体法文部工作。但大苗山已在方芳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失学女童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那些可爱而又可怜的女孩一次又一次走进她的梦中,一双双渴求读书的眼睛直盯着她看……一次,一个在香港定居的法国朋友告诉方芳,他正在从事救助失学儿童的工作,几年里已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扶助了600多个学生。受此启发,方芳一下来了灵感,她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苗山深处的失学女童!1998年夏日的一天下午,天气闷热。脚穿解放鞋、腰扎一个黑色腰包的方芳小姐,突然出现在大年乡教委办公室门口,开门见山对主任韦玉成说:“我有一个想法,想到这里来资助失学和濒临失学的女童上学。”韦玉成紧紧握住方芳的手,连声说:“太感谢你了。”方芳简单介绍了朋友在三江扶助失学女童的事后,要求教委办派向导带她下去了解情况。这时,主管教育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梁学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亲自带上方芳到派出所办理了暂住手续。第二天早上,方芳在向导带领下,沿着崎岖的山路往远离乡政府十三四公里的林浪村林姑屯出发。六月天,娃仔脸。山里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风和日丽,半途中却突然下起了大雨。方芳和向导都没带雨具,两人只好躲在一棵大树下。雨越下越大,向导怕有什么闪失,便说:“雨太大了,路又滑,我们还是回去吧。”可是,方芳却坚持说:“一定要去。”结果,雨还没完全停,方芳就急着上路了。中午时分,方芳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这个寨子曾于几年前失火,许多人家还未能建起新住房。方芳走进其中的一户农家。正在吃饭的主人连忙起身让座招呼客人吃饭,方芳坐下来后才发现,这家人连饭碗都没有配齐!家长用的惟一一只碗也是缺角的!家长洗了这惟一的碗,盛上饭恭恭敬敬地递给方芳。见到这个情形,方芳眼圈一热,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一边吃,方芳一边和家长聊了起来,问了家庭情况,问了孩子情况之后,又问:“我给你钱,你送不送孩子读书。”“当然送!”家长感激地说。接着,方芳为孩子照了相,记下了名字。方芳离开林姑后,又来到高僚小学。高僚小学全校只有五六个女生,全村共有26个适龄女童徘徊在校门外。韦新华校长知道方芳的来意后,喜出望外地把这些女童找到学校,方芳为她们一一照了相,记下了名字、年龄、年级和家长姓名……此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方芳在大年教办干部的陪同下,还走访了牙腊、响堂、高马等10多个村完小和教学点,带走了全乡132个失学或濒临失学女童的档案,同时也带来了苗山女童重返学堂的希望。就这样,方芳开始了她在大苗山寨漫长而持久的助学行动。在大年工作几个月后,方芳回到北京一家外文媒体法文部工作。但大苗山已在方芳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失学女童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那些可爱而又可怜的女孩一次又一次走进她的梦中,一双双渴求读书的眼睛直盯着她看……一次,一个在香港定居的法国朋友告诉方芳,他正在从事救助失学儿童的工作,几年里已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扶助了600多个学生。受此启发,方芳一下来了灵感,她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苗山深处的失学女童!1998年夏日的一天下午,天气闷热。脚穿解放鞋、腰扎一个黑色腰包的方芳小姐,突然出现在大年乡教委办公室门口,开门见山对主任韦玉成说:“我有一个想法,想到这里来资助失学和濒临失学的女童上学。”韦玉成紧紧握住方芳的手,连声说:“太感谢你了。”方芳简单介绍了朋友在三江扶助失学女童的事后,要求教委办派向导带她下去了解情况。这时,主管教育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梁学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亲自带上方芳到派出所办理了暂住手续。第二天早上,方芳在向导带领下,沿着崎岖的山路往远离乡政府十三四公里的林浪村林姑屯出发。六月天,娃仔脸。山里的天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风和日丽,半途中却突然下起了大雨。方芳和向导都没带雨具,两人只好躲在一棵大树下。雨越下越大,向导怕有什么闪失,便说:“雨太大了,路又滑,我们还是回去吧。”可是,方芳却坚持说:“一定要去。”结果,雨还没完全停,方芳就急着上路了。中午时分,方芳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这个寨子曾于几年前失火,许多人家还未能建起新住房。方芳走进其中的一户农家。正在吃饭的主人连忙起身让座招呼客人吃饭,方芳坐下来后才发现,这家人连饭碗都没有配齐!家长用的惟一一只碗也是缺角的!家长洗了这惟一的碗,盛上饭恭恭敬敬地递给方芳。见到这个情形,方芳眼圈一热,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一边吃,方芳一边和家长聊了起来,问了家庭情况,问了孩子情况之后,又问:“我给你钱,你送不送孩子读书。”“当然送!”家长感激地说。接着,方芳为孩子照了相,记下了名字。方芳离开林姑后,又来到高僚小学。高僚小学全校只有五六个女生,全村共有26个适龄女童徘徊在校门外。韦新华校长知道方芳的来意后,喜出望外地把这些女童找到学校,方芳为她们一一照了相,记下了名字、年龄、年级和家长姓名……此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方芳在大年教办干部的陪同下,还走访了牙腊、响堂、高马等10多个村完小和教学点,带走了全乡132个失学或濒临失学女童的档案,同时也带来了苗山女童重返学堂的希望。就这样,方芳开始了她在大苗山寨漫长而持久的助学行动。难以割舍的牵挂这一年的秋季学期开学不久,方芳忙碌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大年苗寨。这一次,和方芳一同来的还有三四个法国朋友。此前,方芳从北京给大年乡教办寄来了1.1万元人民币。方芳这次来的目的,一是了解扶助款是不是落实到位,二是深入村屯了解情况,确定新的扶助对象。此时,全乡132个和方芳见了面、照了相的失学女童全部入了学。方芳所到之处,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人们争先恐后拉她到家里打油茶,重新入学的孩子更是把她团团围住,她们为了感谢这位可亲可敬的法国大姐,把所有学到的新歌为方芳唱了一遍又一遍……此后,隔三差五地,方芳带着法国人来到大年。在让他们领略大苗山少数民族独特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苗山教育的落后,从而让更多的朋友和她一道从事援助行动。而她自己,对大苗山的感情更是与日俱增,每一个关于大苗山的消息都会牵动她的神经。1999年春节期间,与大年乡相邻的良寨乡苗坪村发生火灾,全村数十间民房和学校化为灰烬。苗坪苗寨也是方芳所访问过的众多苗寨之一。她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赶紧组织几个法国朋友来到大年,又马不停蹄走了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苗坪了解情况。灾后的苗坪四处断壁残垣,村学校只剩下几块石头……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们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许多孩子面临失学。方芳当即决定,资助全校103个学生入学,并帮助苗坪盖一所新学校。此时,大年乡高马村小学的校舍因年久失修,岌岌可危。村里从1998年春天就筹集资金建校,但终因经费不足,校舍搭起架子就停了工。如不及时建起新校舍,春天风大雨多,学校随时都会发生危险。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方芳回到北京就忙开了。她打电话发传真,把这两所学校的情况告诉她所认识的朋友,并恳请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很快,方芳筹集到了2万多元人民币,随后立即把筹到的钱分成2份,寄给苗坪和高马,使这两所学校及时建起了校舍。随着对大苗山贫困山寨的深入了解,方芳发现大年乡许多学校的校舍是危房,如果这些危房得不到及时维修或重建,那些重新圆了读书梦的孩子又将面临失学!为此,方芳在资助失学儿童入学的同时,加紧了筹集资金建校的步伐。在她的努力下,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筹集到25万元人民币,在林浪、归合、响堂、上寨等村屯盖起了15所新学校。2003年,她又筹集40万元为大年中学新建了一幢女生宿舍楼。从资助第一批女童入学开始,方芳每年都要在大年的山寨里忙碌半年以上,或到学校了解受资助女童的学习情况,或到女童家家访,或督促学校抓紧施工。这几年里,她先后穿坏了20多双解放鞋……通过这位法国女士,大苗山的2000多名贫困女生得到不间断的资助。在方芳的倾力援助下,大年乡女童入学率从1998年的89.6%提高到现在的96.7%。乡长梁学应深有感触地说,2000年融江片一些山乡发生了女童被拐骗到浙江等地打工的事件,大年是全县最穷的乡之一,面对打工挣钱的“诱惑”,大年乡的女童被拐骗人数却是最少的,尤其是方芳资助的学生没有一个被拐骗,这与她的援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最富有的人

  其实,方芳并不富有,她专事失学儿童救助工作后,惟一的经济来源只有法国一间房子的房租。为了能给苗山孩子多一些资助,她省吃俭用;为了争取更多人对苗山孩子的了解和资助,她办的法文杂志《中国色彩》免费向法国人介绍大苗山的风景风情和女童入学难的情况。然后,组织他们到大年来实地考察。热心的朋友就这样了解了苗山,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这里有一群急需人们帮助的孩子。几乎每一个月,方芳都要从桂林接几位法国朋友到大苗山,让他们认识大苗山,了解大苗山,帮助大苗山的失学女童。有一次,几个法国人通过朋友知道了方芳和她正在从事的扶助行动,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和方芳通过电话取得联系,决定到大年看一看,并约定时间让她在桂林机场接机。因为互不相识,结果3多小时才接上头。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方芳越来越被人们所知并为之感动。几年来,通过她的努力,共有以法国人为主的1000多国际友人加入她扶助苗山失学儿童的行列。生活在北京的法国人丹妮就是其中之一。一次,在天津工作的丈夫回北京的路上不幸遇到车祸身亡。法国有个习惯,一个人去世后,朋友和生前工作的公司会给死者家属一笔钱和鲜花,以示哀悼。丹妮说:“我和先生都热爱中国。这些钱请方芳带到大苗山去吧。”这样,她把16000多元托方芳带到了大年。用这一笔款,方芳除在林姑小学建了一幢新教室外,还资助了6个中学生、8个小学生。不少法国朋友从方芳那里了解苗山后,每年6月按时把学生的学习费用直接寄到山村。一些人还发动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共同援助大苗山的孩子,把现款、小人书、衣物寄到苗山深处。几年时间过去了,方芳感觉自己成了大苗山最富有的人。她学会了苗话、侗话,能基本上用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群众对话。山民们早已把方芳看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她每到一个学校,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向她簇拥而来,并深情地唱起用苗语自编的《方芳歌》:“我们这里很穷呀,没想到方芳会来帮助我们呀。我们都很想念她……”她离开山寨的时候,苗胞们又是送糯饭,又是送红蛋,有时多得挑都挑不动。2000年春季学期,良寨乡苗坪小学盖成,苗胞们请她到寨上喝酒庆贺,好客的苗胞把方芳灌了个酩酊大醉。而后,苗胞们背着她走了一公里的山路,送她到河边,看到她上了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如此醇厚的民风,如此厚道的乡亲,方芳自然不愿离开这里。她有一个梦想:在大年盖一座木楼。乡政府知道了她的想法后,马上为她征了一块地。2001年2月,方芳的木楼竣工,苗胞们闻讯纷纷前来庆贺,又是跳芦笙踩堂舞,又是唱苗歌侗歌。纯朴的山民们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只好把无尽的感激和深深的祝愿化作阵阵笙歌,深情地向这个在大苗山深处定居的法国女士传递……那一天,方芳特别妩媚漂亮,笑容也特别灿烂,她知道自己找到了梦中的生命之所。

  作者:龙涛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