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能源博弈:从“春晓”冲击到吸管效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07:27 新华网 | |||||||||
一个月之内,围绕东海资源开发中日间的摩擦迅速升温。6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决定“后发制人”,从7月初开始在东海尚有争议海域进行石油天然气的资源调查及探测预备工作,日本要动手的地点则是中方坚持拥有的经济专属区。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主权所属以及“冲之鸟”是岛还是石的争论尚未平息,东海资源开发问题又成了两国间冲突的新焦点。 “春晓冲击”
自从5月末一家日本报纸报道我东海“春晓”油气田动工的消息后,日本媒体就好像炸了锅一样,开始铺天盖地地批判中国,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威胁论”再度甚嚣尘上。 有的媒体还使用了醒目的大标题“春晓冲击”来形容此事对日本造成的影响。有的则大呼“日本其实也是资源大国”,按“日中中间线”分界,日方一侧埋藏着1000亿桶原油和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仅原油就价值640万亿日元,平均每个日本人就能分到500万日元,而现在,“中国准备独占东海资源”。 媒体在抨击中国的同时,批评日本政府对华态度软弱,“没有危机意识,有损国家利益”,各相关部门则互相推诿责任,缺乏协调,关键时刻拿不出硬梆梆的数据来理论。 更有好事者专门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关于东海资源开发的网页,从图示、数据、相关报道到具体的“经济专属区”、“日中中间线”等名词解释一应俱全,并向网民灌输“中国的霸权行径”以及由此对日本造成的“巨大伤害”等谬论。 “吸管效应” “春晓”工程进展的迅速和日本媒体的指责令日本政府备感压力,遂加大了同中方政府的交涉力度,态度也越发地强硬起来。 在6月9日马尼拉召开的“东盟10+3”能源部长会议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用吸管吸杯中果汁的方式向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发难,提出所谓的“吸管效应”,强调如果中国在中日海域中间线附近开采油气,就不可避免地会像吸管一样“吸”走属于日本的资源,并要求中方向日本提供相关的采掘数据。张国宝回答说,希望这个争论由冷静、友好的外交渠道继续对话解决。但中川表示,如果中国继续漠视日本的要求,日本就可能派遣调查船到上述海域调查和开采天然气。 “春晓”的开采地点丝毫没有牵涉中日在经济专属区划分上的有争议领域,连日本外相都无法确认“春晓”的开发到底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哪条哪款。如果按照日方提出的“吸管效应”,谁又能说清楚日本人每天捕捞的海鱼有多少是从中国海域游去的? 派调查船 在6月21日青岛举行的第三届亚洲合作对话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向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川口表示,中方在东海地区勘探石油有超越中线的嫌疑,损及日本权益,在中方提供有关矿区具体资料之前不可能谈及共同开发。 6月中旬,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推出了《保护海洋权益9项提案》报告书。报告书称,日本拥有比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大11.7倍的排他性经济水域和大陆架(447万平方公里),强调“保护海洋权益是政府和执政党的巨大使命”。报告书提议,要设置以首相为首的“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来制定并实施战略政策;在中间线的日方一侧进行政府主导的资源调查及发掘试验;尽早解决东海的界限划定问题;加速2009年申请大陆架延长的调查速度。此外,该报告还强调要整备危机管理体制,强化“平时”到“有事”之间“灰色地带”的事态对应能力,动用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巡视船及海上自卫队的“P-3C”警戒机来“毅然应对中国的海洋调查船”。 2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决定,7月7日到10日间派遣海洋调查船,在北纬28度至30度之间紧邻“日中中间线”日方一侧宽约30公里的区域进行海底资源勘探,为日后开采做准备。现在已经有人提议要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派军舰同往。 如果日本放弃合作,擅自在我排他性专属水域动土,将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退一步讲,中国不承认“中间线”划界原则,日本不认同“大陆架延伸”原则,那么从中间线到冲绳舟状海沟就属于两国的有争议区域,日方擅自在此区域内开采海底资源也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洋法公约》第74条称,在存在争议的双方达成协议前,应基于谅解和合作精神,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并在此过渡期间内,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这种安排应不妨碍最后界限的划定。(驻日本记者裴军)(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