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抗菌药"限售"如何进行到底 医药分家是最终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21:04 新华网

  核心提示:

  昨日是凭处方购抗菌药新规实施的第一天,习惯于对小病自诊自治的消费者从当日起,在药房购买阿莫西林等抗菌药必须出具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否则药房将拒绝出售药品。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省城药品市场一片平静。但新规实施后可能衍生出的问题无可回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避:谁来保证药房凭处方卖抗菌药,如何监管到位?在医院只出具“电子处方”的情况下,患者如何能自主地去药房购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凭医师处方销售和购买抗菌药”的初衷是限制抗菌药的滥用,但这次的“紧箍咒”似乎念在零售药店的头上,对医院这一开具处方的源头又有何制约手段呢?

  现象篇:

  药房:营业额下降 个别者“耍花样”

  昨天是新规实施的第一天,走访中,记者看到,维康、东北大药房、新药特药等规模较大的药房都在显著位置悬挂了“购买处方药请自觉出示处方”的提示;咨询中,工作人员也会明确告知:购买处方药必须持有医院的处方,否则不予出售。在某药房,记者看到一位中年妇女不了解也没有携带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在药房人员的讲解下买了同类的中成药。

  谈到抗菌药的销量,工作人员都表示,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有的柜台一上午仅售出了3盒药。某药房的负责人表示,几天之前他们药房抗菌药的日营业额超过了2万元,而昨天一天他们连锁药房中最好的药房销售抗菌药的营业额也没超过千元。分析其中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有的消费者对持处方购药的新要求不太适应,但更主要的是,消费者将医院开具的处方拿到药房来比较困难。

  昨日,记者在市场暗访时还发现,一些中小药房在无处方销售抗菌药时耍起了花样。在铁西区一家药房里,记者点名要购买阿莫西林,并表示没有处方。工作人员没有犹豫给记者开了两盒阿莫西林,但是记者发现,在药房给记者的收据上没有标注阿莫西林,而是写着新速效胶囊。记者对此提起异议时,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处方只能这样办。

  消费者:在确保用药安全同时,还应保证消费者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下购药

  侯先生是一名退休医生。对于凭处方购买抗菌药的新规的推出,侯先生表示,在保证消费者用药安全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保证消费者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下购药。

  “以现有的头孢三代优普同为例,这种药在药房的零售价格是19元/瓶,但到了医院,同样使用优普同,可能至少要40元钱/瓶,贵了一倍还多,这显然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

  年近70岁的李女士说:“我和老伴有哮喘,每年春天都会犯病,因为得病年头多了,我们知道用哪类药好使,每回都是自己买药治疗。在药房买药除了便宜之外,还可以省去在医院的挂号、检查和化验的费用,比较适合我们。但从现在起,我和老伴再买药就必须有医院的处方,而医院如今多是‘电子处方’,不让外带不说,上面的条码药房的医师根本看不懂,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医院买药,必须多花20%以上的药款,还要承担其他的检验费用,这很显然是限制了我们的消费自由嘛。”

  探讨篇:

  “电子处方”涉嫌“霸王条款”?

  据了解,新的《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将在今年8月实施。据省工商局的有关人士介绍,新的“省消法”亮点之一在于,将医患关系纳入到了“消法”的保护范畴之内,尤其是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它对患者提供的是有偿的特殊服务,因此,应该适用于“消法”。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即知情权和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并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即自主选择权的规定。换言之,医院利用“电子处方”变相地强制消费者购药有“霸王条款”之嫌。

  药房“限售令”如何监管到位

  药房应拒绝向没有处方的消费者出售抗菌药物,但是监管如何保证到位呢?有关人士表示,“限售令”实施首日,市内大多数药房都在执行和观望中,特别是一些中小药房,抗菌药是他们生存的命脉,一旦不允许经营,他们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难以保证今后家家都不在私下卖抗菌药。

  分析篇:

  医药分家是最终途径

  由“凭处方购药”引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明确表示,根源就在医药不分家的体制上。翻开2000年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可以发现,“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推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药品价格”等绝大部分条款都已经得到了贯彻实施,而惟独“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迟迟难以推行。因此,以药房改革为核心的“医药分家”无疑成了医改的“最后一桶金”。

  据统计,目前我国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药房销售给患者,药房收入通常占到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将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对于医院来讲无异于一次大地震。在政府不能够大幅增加补贴、医务人员的技术诊金又无法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医院极有可能陷入瘫痪状态。但是如果继续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医院与药品营销之间存在直接经济利益,就难以杜绝医生开大处方、滥用药等现象,凭处方购买抗菌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提出来的,实施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尝试采取将药房托管给另一方的方式实行医药分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根本问题,但目前沈阳还没有这样的经营模式。(主任记者 金巍 首席记者 陈琦岩 记者王晓倩 韩涛 康科峰 王迪)(来源:辽沈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