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好“桩基”建好“高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3日10:02 解放日报

  教育与城市,好比“打桩”与“建楼”的关系。近年来,上海教育打下一根根坚实之“桩”,令我们这座城市根基稳固,前程远大。

  昨天,本市教育部门公布信息: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得到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得到高水平普及,入学率达99.2%以上;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进“普及化”,目前毛入学率达53%;上海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接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数据显示,上海已初步建成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发展注入现代化内涵

  目前本市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数和电脑数之比分别达到8:1、10:1、15:1;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中小学“二期课改”新教材,已完成18门学科的编写,今年9月起,全市小学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二期课改”;2003年,本市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2万余人,比1999年增长90.3%。目前,本市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将近64万。

  走进上海的中小学校园,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正塑造着教育新景象。鼠标代替了粉笔,因特网更把教材的“外延”扩至无限。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基本完成,依托教育信息中心、校园网建立起来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成为教师备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广阔空间。据规划,到2007年,上海中小学“校校通”将再往前迈一大步,基本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

  让每个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环境

  本市中小学校舍达标工程3年投资40亿元,1569所学校撤点改造,占全部学校的四分之三,其中农村学校996所,占改造学校总数的63%;40所农村学校跻身“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占全市同类学校的一半。全市60%以上的高中阶段学生就读重点学校。

  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化近年来扎实推进,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嘉定区安亭小学原来只有两栋陈旧的教学楼,加一块巴掌大的泥巴操场。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占地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舍群,宽带网铺设到每一间教室,一座多功能室内体育馆让体育课“风雨无阻”。闸北区恒丰中学过去是个“螺蛳壳”学校,教室屋顶当操场,上实验课只好到校外借用场地。如今学校占地近万平方米,拥有4个标准篮球场大的操场,以及多媒体、理化实验室等专用教室14个。市区的“弄堂学校”、郊区县的“村校”都已“作古”,一座座漂亮、现代化的校园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在这轮跨越式发展中,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受益最大的是农村。355所郊区初中、小学教学设施的更新、改善被列入今年的市府实事工程。全市19个区县都拥有了市级重点中学。

  为“科教兴市”提供持久动力200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榜单”上,由高校独立(或第一单位)和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获奖项目共计162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51.1%,再创历史新高。获奖成果中,22%属于国际首创。另外,本市从2000年起拨出专项经费实施“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选择了高校中10个学科为“重中之重”,在三年建设周期内共投入2亿元进行重点建设。

  这些学科中,一批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医学基因组学”学科在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使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白血病,从而保持了我国在APL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目前,该学科建立的各种检测方法已在国际国内广泛应用。“海洋地质”学科由于南海大洋钻探的成功实施,使中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提升了学科的学术地位。而“组织工程学”学科在组织构建与组织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许多组织缺损尤其是大动物组织缺损的修复实验都属国际首创。

  国际合作交流水平上新台阶

  来沪境外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截至 2003年底,本市来沪境外留学生数近14万人,已连续两年保持了超过50%的增长速度。目前本市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有 223个,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上海高校的留学生群体,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除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稳定增长外,日韩和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也增长迅速;除进修生、语言生、访问学者外,来上海高校留学读学位的学生与日俱增,攻读的专业已从单纯的语言拓展到应用文科、理工科等领域,这是因为上海高校文凭的“含金量”在国际教育市场不断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精选伙伴,为合作办学筑起一个高起点。许多高校在与国外高校合作中,掌握几条原则:课程国际化,引进原版教材,用外语上专业课;师资国际化,学校对教师实行“二次进修”。外国教师执教时,由本校教师担任教育辅助工作,这是第一次进修,然后学校派这些教师到国外院校进行第二次进修;管理国际化,引进符合国际标准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本报记者徐敏金柯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