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居民为保护古迹迁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4日00:59 城市晚报 | |||||||||
得知是保护古迹,集安市居民十分配合政府的拆迁计划,拆迁过程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 据新华社电 为体现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一千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恢复原貌,集安市政府发动并帮助1150户居民迁离了文物保护区。 这些居民过去一直散居在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此次申报世界文化
“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自己做点牺牲是值得的” “这是个艰巨的工程。”负责此次拆迁工作的集安市利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军说,集安市此次有1150户居民需要动迁,“难就难在如何既不损失群众的利益,又能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种为保护古迹而作出的牺牲行为。” “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政府的补偿条件,但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都把保护文物放在了首位,全部同意拆迁。”集安市市长许才山说。 从动员到完成大部分拆迁工作,整个过程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它创造了一个奇迹!”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永泽说。 集安市麻线乡53岁的农民姜英华最初对政府动员自己搬迁的行为很不理解。他的家原来就在距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贵族墓葬———“千秋墓”100米处。这个看似普通的石头堆就像他家院前的一个摆设,姜英华从没觉得那是宝贝。 有不错的小院,和睦的邻里,还在街边开了个小卖店,姜英华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惬意,不希望有任何变化。但后来,他的想法却在工作人员的几次动员下发生了转变。“他们让我认识到,我天天面对的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自己做点牺牲是值得的。”他说。 “他们生活很困难,为保护文物却宁愿作出牺牲” 为了使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政府按照每平方米960元人民币的价格对搬迁户进行补贴,并为集体搬迁的居民先后建起了两座新村和两栋搬迁楼。对于拆迁过程中的一些残疾、孤寡和生活困难的群体,有关部门还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帮助。 76岁的朝鲜族老人尹顺今儿子瘫痪在床,儿媳患有心脏病,14岁孙女正在上学。市里了解到她家的特殊情况后立刻捐资5000元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后又将其一家安置进了楼房。“他们生活很困难,为保护文物却宁愿作出牺牲,人民有这样高的觉悟,政府有义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拆迁中参与包保工作的集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瑞云说。 集安市太王镇此次有157户农民集体迁离了原来的家园。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座崭新的“太王新村”拔地而起。刚住进新房的农民于礼军有些感慨:“没了大院落和老邻居是有些难过,但政府做的事挺让人安慰,新房子又宽敞、又气派也真让人高兴。” 居民搬迁后的高句丽遗迹恢复了原始的风貌,这些地方绿草萋萋、树木成荫的情景使曾经多次到集安考察的日本考古学家西谷正教授叹为观止。 (记者马扬 周长庆 程云杰) 相关专题: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