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经济”春色满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4日05:1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
“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把极具生命力的民营经济称为“草根经济”,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善于攻书的桐城人却挥舞着经济魔棒,一步步将“草根”变成“草原”直至“森林”。 “日益壮大的民营经济扛起全县经济的大旗。”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董宏业说,该市个私企业完成的工商税收占全市总量的75%。去年该市以GDP47.1亿元、财政收入2.
冲破思想藩篱 谁都不能否认,上世纪70年代桐城的供销员大军为该市民营经济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 “两头在外,全靠脑袋。”资源和市场在外,供销员们却将毛笔和制刷行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时的乡企委没有歧视这些“二道贩子”,还给他们吃“定心丸”,牵头组织成立供销员协会,鼓励他们在外闯市场。 90年代初,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桐城市出台《个体私营经济激励政策23条》。以此为“尚方宝剑”,私营企业主迈开大步前进,该市个私经济活力迸发。 桐城市乡镇企业一度蓬勃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到1997年下半年,集体企业亏损面达80%以上。桐城市果断决策,确立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他们对105家企业实行整体转让,将企业资产及债务一律转予民营;对598家私挂“公”牌企业还其本来面目。2000年以后,又对一些重点骨干企业成功进行以“股权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二次改革。 机制一变气象新。改革使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到2001年底,仅双港镇民企就发展到500多家,现在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5000余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 激活生产要素 “不打破融资‘瓶颈’,不攻克技术壁垒,民营企业只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黯然退出。”市长卓晓静说,激活生产要素,对民企实现产品档次由低到高,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经济总量由弱到强至关重要。 (下转A3版)本报记者方秀项良新本报通讯员吴茂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