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南开大学何以成为一所“名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4日06:32 南方周末 | |||||||||
作者:尉天纵 今年是南开建校一百周年。4月间,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百年南开校史展览,参观者众。南开的成就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人们想到南开大学曾经拥有的大师级教授姜立夫、饶毓泰、何廉、蒋廷黻、张彭春
在中国各类现代学校中,南开的成立不是最早的(1904年)。但是,她却能够迅速地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声誉鹊起,这实在是一系列条件促成的结果。可以说,因为有了这些条件才产生了南开。而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一位好校长。 南开诞生于清末,成长于北洋政府时期,她的发展与辉煌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众所周知,北洋政府的掌权者大多是军阀。这些人文化水准不高,有些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打来打去,争的是权力和地盘。对于教育他们既不懂,也不感兴趣,这倒反而为这个领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于是乎,一二十年间各类学校纷纷兴起,很多有志教育的人士也得以一展长才。当时一方面是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界的百花齐放,迅速发展,很多名校大多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1928年以后,国民党执政,对教育加强了控制,但这一举措从一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质疑和抵制。就中学而言,当时的教育界已经形成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三足鼎立的局面,对后两类学校,国民党的控制比较宽松,管得少或基本不管。因此,当时的名校不是私立的就是教会的,公立学校(包括国立、省立、市立等)中很少出现名校。可见,好的学校决不是靠行政力量“管”出来的。管得太多,控制得太严,适足以扼杀学校的生机。而南开正是在这种比较宽松的大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传统。 当然,有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不等于所有的学校都能办得好。那时有个现象:最好的学校和最差的学校(民间讥之为“野鸡学校”或“学店”)都是私立的。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这就要看有没有一位好校长了。南开校长张伯苓先生,早年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所受的教育是中西合璧,而以西学为主。甲午以后投身教育,立志以教育救国。从接办严氏家塾开始,数十年间,锲而不舍,孜孜,为办南开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了办好学校,他数度出国考察,了解世界教育发展大势,从而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学识丰富、德高望重,不仅自己能教多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能挑选和培养出一个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和一个精干、高效率的办学班子(当时南开有“四大金刚”,即喻传鉴、伉乃如、孟琴襄、华午晴四位先生,他们都是张校长的得力助手)。没有这些,南开的成就也是不可能取得的。 近二十多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民办学校,其中有些物质条件远非昔日的南开所可比拟,这样的学校今后还会出现不少,但他们和南开根本不属同一类型。因为如果只把学校当成产业来办,这样的学校,说白了,只是豪华的“学店”而已。 面对当前问题丛生的教育事业,不少人都在问:南开昔日的辉煌能否再现?这自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南开的成就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条件不具备,就不会有南开。广而言之,任何名校得以产生,都离不开这些条件。而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个愿望,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作者系资深中学教师,重庆南开中学校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