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限”:“摇篮”中快速成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4日09:3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一年盘点数字说话 有人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逢其时。合资项目谈判过程中,东风汽车公司每年的销售额是700多亿元,利润达到60多亿元,还拥有十堰、襄樊、武汉、广州等生产基地,良好经营业绩使中方在谈判中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刚刚走出困境的日产,复兴计划很大部分寄托在中国市场上,于是,一个被称为“东风模式”的国内汽车行业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合
也有人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不逢时”。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井喷”之后,2004年,尽管价格“降”声阵阵,但车市形势还是急转直下,一方面消费者持币待购,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度涨价,再加上从去年开始的车贷整顿和治理超载,“东风”商用车与“NISSAN”乘用车两品牌齐翼双飞的“东风有限”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不管怎么说,东风有限公司一年运营的结果足以证明其在“摇篮”中快速成长。 继去年7月推出受到市场追捧的“阳光”轿车后,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露面就得到好评的“天籁”轿车将于秋季上市;商用车方面同样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高端轻卡东风之星、高档大客车东风风圣、大型拖头天度相继投入市场。 经营业绩不是“吹”出来的,数字最有说服力:去年,乘用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9.4辆/人·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3.2%和41.4%;进入2004年生产和销售都有新的突破。2003年,商用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利润10.09亿元;今年1~5月,重中型卡车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继去年之后,继续稳居行业首位;1~4月实现销售收入99.5亿元,完成计划的111.5%,利润完成全年计划的31.21%。 日产管理植入“东风” 在“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克己的计划中,东风和日产合资的第一年只是打基础的一年,然而,在外部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公司依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材料涨价导致卡车成本增加了15%,但“东风有限”并没有把增加的成本转移给用户和经销商,而是内部消化了。这些奇迹是如何制造的? 众所周知,控制成本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利器。 据中村总裁介绍,一年来,在QCD改善、群众性技术创新、集中采购以及正在开始实行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共同作用下,公司的采购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及财务成本都得到了控制和降低。 比如商用车公司:今年1~5月,税前利润增幅大于销售收入增幅,收入增幅大于销量增幅。对此,“东风有限”副总裁、商用车公司总经理童东城认为“QCD改善起了很大作用”。 合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国外公司的管理经验,因此,“东风有限”成立伊始便大力推行日产的各种先进管理方式,其中每位职工耳熟能详的是Q(质量)C(成本)D(交货期)改善,而为推行该战略,“东风有限”旗下的各公司都成立了相应的部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公司员工都清楚认识到掌握QCD改善方法的目的,就是根据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寻找改善课题。 据童东城介绍,商用车公司在日产专家的指导下,确定70余项公司改善课题、900余项专业厂级自主改善课题。 管理方法改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商用车公司铸造一厂是东风本田公司ODY后盘铸件生产供应商,该件产量大,技术要求高,存在成品率低、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以及不能按时交货等问题。在日产专家的指导下,该厂对生产的五大工部、近40道工序逐一排查,找出制约生产的主要原因,废品率由79%降低为0,准时交付率达100%。 管理专家告诉我们,当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实力的竞争。顺应这个潮流,商用车公司成立了供应链管理部。一年来,通过对供应链的系统整合和吸收,整个生产组织和物流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今年1~4月,商用车公司物流费用与上年同比下降了20.5%,库存周转天数为40.35天,与合资前相比减少了10天。”该部部长杨声亮介绍说。 此外,“东风股份”还通过示范线建设导入日产生产方式,为防止品质问题的再次发生而建立了“快速反应质量控制”(QRQC)管理体系等等。 研发能力确保目标 事业计划是合资公司导入的新的目标管理方式。早在去年底,“东风有限”管理层便拿出了2004~2007年中期计划,即:销售量和收入增至2倍;营业利润率达到两位数;商用车跻身全球前三位,乘用车成为中国最佳品牌之一。具体说来是,到2007年,“东风有限”要实现销售量62万台,销售收入800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达10%,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东风有限”已经从多个方面着手准备。 产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在乘用车方面,投资18亿元、年生产能力15万辆、具有国内一流工艺装备和国际管理水平的乘用车公司花都新公司已经于今年5月正式竣工投产;产能可达10万辆的襄樊工厂改造工程也已竣工在即。“这些动作可以改变困扰风神公司多年的产能不足、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业内人士评论说。 为了更加适应中国客户的需要,今年3月总投入3.3亿元的东风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中心落户广州花都。“东风有限”副总裁童东城说:“乘用车研发中心将通过采用日产全球研发技术和平台,加快产品国产化的开发速度,降低成本,同时确保NISSAN品牌的国际水准。” 做商用车一直是东风的看家本领,为了实现商用车“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目标,“东风有限”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技术,目前已经确定的引进项目有,与日产柴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驾驶室,这是一款在国内卡车业中具有先进技术与优秀品质的产品;引进雷诺DCI11大马力发动机建设项目等。据悉,在未来4年内“东风有限”在商用车方面的投资将高达43亿元人民币,加上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开发,东风商用车“争一进三”信心十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