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上海人”的温馨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8:15 解放日报

  在桃浦镇桃苑村居民口中,桃苑村还有个更亲切的称呼:家。

  这个称呼,来得不容易。因为在这里居住的,是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1500多名流动人员。小区2000年建成以来,人口流动率不到5%,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计划外生育。用居民们的话来说,这里不是故乡,但胜似故乡。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2000年,居住在普陀区桃浦镇春光村临时房的1400多名流动人员,面临住房拆迁无处安身的困境。他们大多在附近企业打工,有的在周边做些小生意。面临搬迁,他们整天愁眉苦脸,由于路远或房租高等原因,一时找不到安身之处。春光村党委了解到他们的苦恼后,一面安慰他们不要着急,一面专题开会商量,很快达成共识:春光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流动人员的贡献,他们的困难也是我们的困难!于是,村里决定出资700多万元,建造流动人员居住小区。

  村里的决定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急事急办,不到3个月工夫,12幢三层住宅楼拔地而起,共有350套住房,每套住房面积28平方米,还配备了厨房和卫生间,每月只收280元房租。搬迁那一天,爆竹喧天,热闹非凡,流动人员的脸上笑逐颜开。大家还给小区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桃苑村。

  日前,记者走进桃苑村,一片美丽温馨:宽敞平坦的绿杨桥边,碧波荡漾的绿杨河畔,一排排粉墙红瓦的住宅楼在阳光下显得整洁又安静,新颖的教学楼里传来琅琅书声,小超市、停车场、服务部秩序井然,小区里树木繁茂,鲜花盛开。

  可是一开始时,情景并不是这样。春光村村民、桃苑村党支部书记陆银兴回忆说,当时小区里不时可以看到便溺的痕迹,因为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居民还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居民间就会发生口角,甚至上演“全武行”……春光村党委意识到,不仅要为流动人员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更要让他们安居乐业,提升文明素质。于是,春光村召开了第二次专题会,委派本村3名老党员负责桃苑村的管理,3名老党员和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一起组成党支部。

  在党支部领导下,一系列服务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走进桃苑村外来人员服务中心,迎面张贴着各种服务项目:党员服务、就业指导、职介推荐、法律咨询、计生咨询、健康检查……陆银兴自豪地告诉记者,居民们日常需要的各项服务,在这里都能找到。桃苑村管理委员会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争创五好家庭、绿化养护等都有序可循;他们又把350户家庭的情况都储存进电脑里,随变随改,动态管理。随着居民子女的日益增多,去年春光村又投资了100多万元,建造了14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解决了他们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在外来人员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村里的老居民、安徽来沪的党员张振芳。她开心地说:“在这里一点都没有感觉在外地。”为什么?面对记者询问,她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这里每个月都能过组织生活;女儿、儿子在上海开起了理发店,遇到困难,桃苑村管理委员会及时伸出援手;村里成立了居民“自管会”、“调解会”,小区里的事,居民也有“发言权”;小区里还有书报室、健身点,空余时间一点不寂寞……

  把这里当成家,自然也要为“兴家”出力。几年来,张振芳每天早晨都拿着扫把,义务打扫小区的公共部位。“这样的热心人,还有很多,”陆银兴告诉记者,无论是社区里的公益活动,还是为困难人群献爱心,小区里的居民总是热情参加,还有许多居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桃浦镇春光村专门为外来妇女开设计划生育指导点,在温馨的环境中对她们开展计划生育普及工作。本报记者夏丽娟摄本报记者周文菁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