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看待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初评结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9:45 华声报 | |||||||||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一条消息称,欧盟委员会计划于6月底公布的“初评结果”将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几个月来,人们一直对欧盟这次技术性评价抱有一种期望,因为如果欧盟方面能够出现实质性松动,它将成为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突破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一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冷水呢? 首先,理智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是第一位的。欧盟初评确实给中国人泼了点冷水,但
针对“拒绝承认”的结果,分析原因所在是问题的关键。 《金融时报》的消息称,即将公布的初评结果指出了中国在法律体制、进出口非市场化控制、知识产权漏洞以及保护国企融资等四方面问题。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原因,但从整体大环境、大气候上看,决策上、政治上的原因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反倾销”是一种变相的保护措施。欧盟如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对“反倾销”的应付能力将大大增强,这同时也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将有所增加。更何况目前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已达550亿欧元。那么,为什么说政治因素也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呢?中国的经济自由化指数是领先于俄罗斯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好于俄罗斯,但欧盟2002年就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原因就是俄罗斯能在能源、反恐等方面满足欧盟需求。当然,俄罗斯出口产品对欧盟也没有太大的冲击力。此外,欧盟委员会换届、欧中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诸如焦炭问题的小摩擦也使欧盟在许多问题上依然希望通过“市场经济地位”这张牌为自己赢得更多筹码。 了解了原因的根本所在就会更客观地正视问题。所以说,我们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同时也没必要一味的认为中国在市场经济的硬指标上存在多么严重的问题。其实,“市场经济化”和“市场经济地位”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在宪法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国是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获得国际贸易中的有利地位。何况从2001年起,中国98%的商品就已根据市场定价,近些年修改的多项法律法规及经贸政策也完全符合世贸规则。卢中原、胡鞍钢、樊纲等经济学家研究所得的结论也是中国市场经济程度在2001年就可以达到2.51分,折算成百分比为69%,已超过了市场经济临界水平60%。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官员、学者在答疑解惑方面的工作已做得很到位。北师大在《中国MES,还是政府干预——答欧盟专家组提问》中指出,欧盟对中国提交的报告存在对国企、国有股份及农业等的误读。该文章甚至指出,在核对中英文本后发现英文翻译有误。所以说大量的补充说明和解释工作是使欧方理解中国真实情况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让欧盟的官员和老百姓心底里认识到一项正确决策不仅对中国有利。中国如此之大的市场,一个京沪高铁项目就是几百亿美元的工程;中国价廉质优产品的真正受益者难道不是欧盟人民吗? 最后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获得承认有这样那样的艰巨性,但从这两年的发展轨迹看,中国人努力的成果还是显而易见的。1999年中美达成入世协议时,中国在入世15年内一直要被看作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在今年上半年就有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这次的报告也是在承认中国“市场转型经济国家”的基础上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评;一直不愿谈此问题的美国也专门举行了听证会。虽然以上两项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渐进”的过程是明显的,积极的方向是明确的。如果在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方面再做些努力,未来几年,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有可能形成。正像一位经济学家所说的,2008年奥运会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有望较好地解决。(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孟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