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支队反恐装甲分队在天山深处待命出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6日07:55 解放军报 | |||||||||
“今晚将有10多名‘恐怖骨干分子’聚集果子沟牧场密谋恐怖活动,命令你支队装甲分队两小时内赶赴现场实施抓捕……” 19时04分,驻守在天山脚下的武警某支队作战值班室接到上级命令。 19时14分,数辆装甲车紧急出动,成一路队形向100公里外的目标方向开进。
果子沟内,千岩万壑,山道狭窄,普通车辆很难进得去。 车轮卷尘,铁甲生风。 20时48分,装甲分队到达距果子沟牧场不远的芦草沟。车辆减速,马达声随之减小。车队在侦察员引导下直逼“恐怖分子”窝点。 21时07分,突击队员跃下装甲车,兵分3路,对清除了“恐怖分子”暗哨的帐篷实施包抄、封控。 帐篷里的“恐怖分子”似乎嗅出了什么。一名探听虚实的“恐怖分子”刚走出帐篷,警犬“贝贝”突然跃起,扑了上去;惊慌失措的“恐怖分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两名突击队员按倒生擒。 抓捕行动惊动了帐篷里的“恐怖分子”。他们疯狂地向外扫射。 在装甲火力掩护下,各小组向“恐怖分子”发起猛烈攻击…… 20分钟后,战斗结束。“恐怖分子”被击毙4名、活捉13名,装甲分队无一人员伤亡。 这是近日武警某支队装甲分队在天山腹地进行的一场“反恐”演练。 前不久,笔者走进天山深处,探访了这支曾在去年“联合-2003”反恐演习、全军反恐研讨演示活动中一再亮相的橄榄绿劲旅…… 伊宁市东郊训练场。在标志杆围成的一块不足30平方米的圆形空地上,一辆履带式装甲车正在进行转圈、射击训练。 轰鸣声中,装甲车按顺时针方向原地旋转360度。1次、2次、3次,装甲车准确回到起始点,周围的标志杆纹丝不动。“当当当……”装甲车还没停稳,前方100米处便传来子弹打在钢板上的声音。原来是射手通过射击孔开始了对隐显目标(显示5秒,隐蔽5秒)的射击。一阵声响过后,对讲机里传出:“十发九中!”在场的官兵热烈地鼓起掌来。 一排长蒋国徽告诉笔者,按规定,转圈时装甲车不得碰倒标志杆;打隐显目标,10发子弹有点射有单发,中5发合格、6发良好、7发优秀。新兵开始训练时,1圈下来,有的驾驶员会把标志杆碰倒一大片;3圈过后,好多射手连靶子也找不着。刚才中9发的射手是一班长易红兵。他曾在总队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3次夺得全能冠军。他们班今天的总体成绩是良好。“他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留在装甲分队的。”中队长张宝军指着从装甲车里出来的一班战士介绍起来———“全支队的兵任我们挑,过来后,要进行3个月的综合训练,考核不过关的就要被淘汰。”“他们不仅要熟练驾驭装甲车,掌握各种轻重武器装备,还要完成机动分队的所有训练课目和特勤分队的部分训练课目。”“最难过的是体能关。每天‘两个上下’、‘五个100’:上下花果山两个来回,仰卧起坐、俯卧撑、马步推砖、单脚伸蹲、两头起等5个项目各100次。看,那就是花果山。” 顺着张队长手指方向抬眼望去,只见花果山遍植果树,从山脚到山顶两个来回足有5公里路程。张队长说,别看山不高,却很难走。易红兵刚来时,一次下山控制不住身体,曾顺坡滚下30多米,浑身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还有语言关———学习维吾尔族语。”张队长接着说,“驻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懂少数民族语言不行。我们每天早晚都要进行半小时的维语练习,还开辟了‘维语角’,定期请伊犁师范学院的维吾尔族师生来与官兵进行对话练习。”“这些都还只是基础训练,更有挑战性的是野外训练。” 也巧,第二天正赶上装甲分队入夏以来的第3次野外拉练。怀着几分好奇,笔者登上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只见头戴钢盔、手握钢枪的两排战士相对而坐。上路后,装甲车有些颠簸。笔者不停地向身边的战士问这问那,战士的回答却往往只蹦出几个字。奇怪,在车下爱说爱笑的战士在车内怎么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大约20分钟后,笔者开始感到胸闷、头晕,后背热乎乎的,原来是汗水把衣服浸湿了。接着,嗓子也开始发干发痒。一看温度计:48℃。这装甲车比“闷罐车”还闷,一股异样的气味直叫人想吐。笔者忽然明白了:原来战士尽量少说话是为了保持战斗力,话多嘴干,不及时补充水分嘴唇就会开裂出血,嗓子也发不出声来;而他们每人只带有一壶水,这壶水不到关键时刻是不能喝的,到达目的地后还要进行戈壁追踪、丛林搜索、沙漠擒敌等战术课目训练。 两小时后,车队到达一处丛林地带。此刻,笔者已是浑身酥软,一路沉默寡言的战士们却个个精神抖擞,车未停稳,就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车去。 由特勤中队扮演的“恐怖分子”正潜藏在丛林深处,一场搜索、对抗训练这才拉开帷幕……(国防报 2004年07月06日 第5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