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元项目资金强力推进我市粮食生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6日10:21 燕赵晚报 | |||||||||
—写在我市夏粮丰收之际(四) 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条就提出,要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要大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几年来,我市靠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开发资金,改造了大批中低产田,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争取项目壮大自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业种植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突出矛盾。这些都不是靠农民个人所能解决的,恰恰又都是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地政府受财力所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国家农业开发资金,就成了最具吸引力的外援支持。市农业开发办公室担负着向国家农业开发办争取项目资金的重任。为了尽可能地多争取项目,市农开办所有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搞调研、立项、论证、跑办项目。在他们努力下,目前,我市农业开发县(市)已由最初的3个扩大到了11个,开发项目也由最初的中低产田改造、开垦宜农荒地两大类,扩大到了目前的土地整理、产业化多种项目、高科技示范项目和优质麦基地等四大类。财政投资规模由最初的每年100万元提高到了2003年的4272万元,纯增40多倍。 市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扶贫等各部门也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纷纷向上级对口部门争取。农业部门每年都要通过国家优质粮基地县和农业部小麦保优节本示范、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各项工程,争取到大量的国家资金。水利部门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旱庄饮水示范等项目工程,争取的省以上项目资金每年都有上千万元。汇集各方面力量,近年来,我市每年争取省以上农业开发资金都在亿元以上。 一个项目带富一方农民 农业开发项目改善了项目区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平山县胡家咀村,全村300亩荒坡次地过去因为缺水全是“靠天收”,种一葫芦打两瓢。纳入土地整理项目区后,通过开发引水上山,村里的荒坡次地不仅全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村民们还在山上栽了果树、种上了小麦,有的还建起了小拱棚种上了西瓜。辛集市的耿虔寺村,地处黑龙港流域干旱地区,2000年春旱之时,项目区以外的小麦干枯而死,濒临绝收,项目区内的农作物则由于能够及时浇灌而长势良好喜获丰收。藁城市顺中村节水中心示范区,在铺设地下防渗管网后,一个生长期每亩就可节水249.5立方米,节约电费21.55元。 据介绍,自1988年我市实施农业开发工作以来,十几年间,仅市农开办争取的项目就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1.6万亩,开垦宜农荒地12.2万亩,新建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38个,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基地3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779.5万公斤,项目区年人均增收150元左右。水利局实施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至2003年年底共发展节水灌溉408万亩,约占全市水浇地面积的52%,仅此一项就实现了年节水4.5亿立方米,增产粮食56.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可达1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