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昌并非74亿元骗贷主角(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6:25 新京报 | |||||||||||||
南海市少数官员借“华光”外壳骗贷填补在港炒股亏空 关注焦点 6月23日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使南海“华光案”昭然于天下。华光老板冯明昌骗贷行为令人震惊:“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某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累计从工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这些贷款有许多没有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大量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取现金,有些甚至通过非法渠道汇出境外。” 此时的冯明昌,已经锒铛入狱。与他同时入狱的,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副行长叶家声、南海支行行长林裕行、南海市财政局局长何伟林、前局长孙伯宽等部分中高层官员。此时的冯明昌,已经锒铛入狱。与他同时入狱的,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副行长叶家声、南海支行行长林裕行、南海市财政局局长何伟林、前局长孙伯宽等部分中高层官员。 由于债主盈门,停工近一年的华光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至今日,对华光骗贷案的调查接近尾声。人们已经看到,冯明昌身后大有其人,当地少数官员操控华光的真实意图亦逐步明晰。一系列幕后故事,正勾勒出一幅官商勾结的骇人图景。 “806专案组” 有关部门在对工商银行南海支行贷款进行审计时发现,华光及其关联公司累计从该行贷款74亿余元,有近20亿元不曾归还,亦不知所踪华光的掌门人冯明昌系土生土长的南海沙头镇人,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因其早年间以卖鱼为生,曾被人称为“卖鱼佬”。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办企业,最早做五金生意,后改为板材业,1990年4月14日在沙头镇注册成立了南海市沙头镇华光装饰板材厂。 华光骗贷案发,始自2003年春。当时,有关部门在对工商银行南海支行贷款进行审计时发现,华光及其关联公司累计从该行贷款74亿余元,有近20亿元不曾归还,亦不知所踪。银行电脑数据同时显示,上述74亿余元的贷款时间集中于1999年至2002年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光在短短数年间获得如此巨额银行贷款,且贷款如此集中于一个县级市的银行支行,立即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国家审计署汇总初步调查结果后,于2003年8月5日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交报告。8月6日,温总理即在报告上做出批示,由中纪委牵头的专案组随即成立,是为“806专案组”。 就在调查背对背进行之时,华光公司因长期以来资金运转入不敷出、拖欠工资所带来的问题也大规模爆发。8月11日,华光公司数千员工在公司门前静坐,抗议公司连续5个月拖欠工资。 冯本对借贷合同内情知之不详 面对涉及财务的众多问题,冯明昌只能支支吾吾,霍栩则对答如流 整个事件从曝光之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之处。因为冯明昌在最初接受调查之时,身边总有一人相伴随,此人名霍栩,名为南海华光财务顾问,实为公司财务总监。面对涉及财务的众多问题,冯明昌只能支支吾吾,霍栩则对答如流。 南海市财政局有关人士说,直至被捕之前,霍栩一直是该局正式官员。另有见过霍氏者称,霍栩其人,40岁左右,在南海市财政局职位“相当于副局级”,“看上去相当精明”。 “华光系”从国家淘金,绝不止中国工商银行一处。在霍栩执掌之下,这家拥有民营企业之名的系列企业先后从七家金融机构大规模贷款,总额达到百亿元之巨。这些资金主要以“华光系”三家公司的名义贷出,分别为华光公司、南海粤华装饰板材厂和南海华泰木业有限公司。相关借贷合同皆由冯明昌签署,但冯本人对内情知之不详,均由精明强干的霍栩来操刀。 巨额资金之中,有相当一部分转出境外,或以交易之名汇出,或经地下钱庄转账。 转出境外的资金流向何方?据调查,相应资金仍主要由南海市财政局掌控,通过其控制的境外公司运作。这些公司总数约为十余家,主要分布在香港、澳门两地,其中最关键者为三家,分别是香港华森公司、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兴业)和香港国瑞公司。 为何大批资金转出境外? 为归还境外贷款,填补炒股窟窿,南海市少数官员逐年将大笔财政资金悄悄调出境外还债 专案组获得的初步答案,远超出常人想像。据接近调查的知情人透露,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南海市政府少数官员便暗地调集大笔资金注入其在港澳两地的窗口公司,用于在香港市场炒作楼花、股票及期货。其资金来源,除南海当地财政资金,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窗口公司向境外银行的贷款。90年代中期,香港楼市泡沫破裂,并引发证券市场崩盘,致使南海市的大批窗口公司巨额亏损。为归还境外贷款,填补窟窿,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南海市少数官员逐年将大笔财政资金悄悄调出境外还债。但因亏损过大,财政资金明显不敷使用,主事者遂将目光投向银行贷款。 于是,国家银行成为补亏提款机的目标。而为持续不断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须有相关企业支撑。冯明昌及其掌管的华光公司,遂进入南海市少数官员的视野。 境内资产不足10亿元 冯明昌在调查中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是政府让干的,我就是替政府埋单呀。替政府签字呀。” 冯明昌本人在被捕之前,从不讳言其“官方背景”。一位佛山本地媒体的老总曾与他和一些南海市政府领导一起吃饭,目睹其在席间与领导们显得非常熟络,且口若悬河地大谈“中央高层内幕”。而在南海当地,冯与南海市某主要领导的私交并非秘密。 然而,熟稔于关系的冯明昌,似乎不善也无法熟悉企业经营,特别是巨额资金的运营。据说,冯明昌在调查中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是政府让干的,我就是替政府埋单呀。替政府签字呀。” 平素衣着质朴、操一口南海乡音的冯明昌还有些委屈地告诉调查人员,他平时很少出入高消费场所,“连桑拿都没洗过”。 或许没洗过桑拿的冯明昌不可能是傻瓜,对公司完全无数,但他确实没有到过公司号称在2002年斥6350万美元收购的林场新西兰吉斯伯恩。 据初步调查,这次收购仅付现金千余万美元,其余全部在当地银行贷款,且用林场产权做抵押,目前已被当地银行收回。而在事实上,以华光林业名义买下林场的中方公司在当地注册,公司所有者已经根本不是冯明昌,而变成了几位南海市官员。 水落石出终有时。仅就华光向调查组交代,公司目前所欠28亿多元贷款中,6.6亿元都被挪用,成了各类“神秘的股权投资”,5亿元在关联企业层层传递后落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出现金最终转移境外,而只有6亿元用于“民企航母”的正常生产经营。按此计算,仍有10亿元巨额资金去向不明,而霍栩自己也难说出下落。 据专业人员推算,南海华光在境内的资产不足10亿元,境外更不足挂齿。 抵押和贷款的玄机 仅“华光系”在工商银行南海支行的抵押,计有1723亩土地,但据事后查证,其中1574亩均无土地使用证,产权根本不在华光名下 贷款毕竟是需要手续的,抵押物便是其一。“华光系”公司向银行提供的贷款抵押物,许多都是土地和厂房,相关抵押证明大多由当地国土部门出具。南海当地土地部门出场,为华光制造一系列假证据。仅“华光系”在工商银行南海支行的抵押,计有1723亩土地,但据事后查证,其中1574亩均无土地使用证,产权根本不在华光名下。 事实上,华光厂区看似庞大,其实大多土地为租用。深圳地区一位与冯本人打交道多年的知情人告诉《财经》,冯曾经用一块不属于他的空无一物的沙头镇农田到银行抵押贷款,称这块地上建有28幢高层,为其提供证据的就是当地国土和房产管理部门。用这块地,冯明昌贷到了几个亿。据悉,华光案发后,沙头镇国土所的一名所长被抓,办案人员从其家中搜出2000余万元资金。 财政局、“第二财政局”之外 关联公司与南海市政府在境外掌控的公司紧密互动,共同构筑了将境内资金转出境外的巨大资金链 在南海市少数官员的操控下,华光公司在此期间成立了一系列关联公司,这些关联公司与南海市政府在境外掌控的公司紧密互动,共同构筑了将境内资金转出境外的巨大资金链。其境内资金源头有二:一是由“华光系”公司名义向银行的贷款,一是南海市政府的财政资金。前者总计约百亿元,后者也有数十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资金在南海市财政局人员的操控之下,主要经地下钱庄转出境外;南海市政府的财政资金,则主要由南海市财政局下属的投资管理公司经两条渠道转出境外,一是以该公司向“华光系”借款的名义,经“华光系”公司转出,一是以向境外窗口公司投资的名义直接转出。所有上述逾百亿元巨额资金转出境外后,皆注入南海市在香港等地的十余家窗口公司,用于填补这些公司当年投资的亏损。 为便于向银行大举贷款,华光公司在短短数年成立了十余家关联公司,仅2000年9月至12月,即在南海沙头镇成立了三家所谓的外商独资企业,法人代表全是冯明昌。 在这场复杂的资金安排中,华光被当地人戏称为“第二财政局”,而“冯明昌只是个傀儡”。 据《财经》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