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高度机密的档案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7:48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邹维荣 张锋

  从原始的“结绳”、“刻木”到现在的电子档案,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档案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和谋略资源。我军档案是真实记录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丰碑,是我军的重要机密和宝贵财富。全军档案工作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50年来,我军档案事业迅猛发展,档案学研究硕果累累,档案的收藏日益丰富,档案馆信息化建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设日新月异。解放军档案馆作为我军惟一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量大,机密程度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记者采写到一组鲜为人知的故事,现刊发,以飨读者。———编者

  记者走进我军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档案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中央级国家专业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新馆时,才发现这支默默无闻的“部队”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才深深地理解为什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委、总部首长那么重视解放军档案馆的发展和建设。

  1952年曾想建立军事档案馆

  在1960年2月25日,军委就已经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据原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刘振杰对记者介绍,实际在1952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科主任吴宝康就曾有过设想,为安全保密和利用方便,全军应统一设立中央军事档案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队建设发生战略性转变。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划归军委办公厅建制领导。1983年,中央军委批准各大单位建立各自的档案馆。

  二十载岁月三次迁馆

  翻阅解放军档案馆许多同志的履历,记者发现他们有着这样相似的经历:

  1969年10月,随军委档案库由北京去西北山沟10年;1979年10月,随军委档案库由西北迁豫西山沟10年;1988年10月,随解放军档案馆后库由豫西迁西山至今。

  许多老同志告诉记者,这正是解放军档案馆在20年烽火岁月中的3次迁馆历程。

  1954年,我军第一个档案业务管理机构———军委办公厅档案处成立;1963年,军委决定临时在北京西山建立国防部机关档案馆;1965年3月,军委办公厅将收集到的近百万份档案,临时存放在国防部机关档案馆,从而形成了解放军档案馆的雏形;1969年10月,全部档案转移到陕西,从此形成军委办公厅的后方档案库———“宝鸡市后字323部队4分队”,这是当时解放军档案馆的代号,在军委办公厅称为后方档案科,在宝鸡兵站称为保管处第四科;1978年9月,全部档案和人员从陕西秦岭迁移到河南某地,改由军委办公厅直管直控;1980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军委办公厅后方档案库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9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按照“前馆后库”的布局要求,1988年10月,历经近20年曲折的解放军档案馆从河南洛宁又回到了它的出发地———北京西山。

  一场抢救“历史记忆”的战斗

  这场战斗指的是,1979年军委办公厅报请军委批准,从全军各大单位借调50名保密档案干部,利用两年时间,抢救“十年动乱”期间的100余万份我军革命历史档案。

  部队长期南征北战形成了大堆杂乱无序的档案,按照常规方法很难把每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准确区分出来。情系军档50年、曾参与整档工作的刘铁林说:“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军办档案处的领导大胆决策,采用独特方法———以文件的署名区分历史档案的全宗。”后来,他又专门撰文,对此问题予以论证,获得了学术界的肯定和认可,填补了国家档案理论的空白。

  这次抢救恢复了我军珍贵的“历史记忆”,为解放军档案馆的科学收藏与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批档案后来成为“家底宝藏”,在后来的利用中更是大显身手。

  军委决定建设新档案馆

  为最终解决馆址和长远发展问题,1999年10月,经江主席批准,军委决定新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在多方关怀支持下,新档案馆的建设很快得到了落实。

  感受“历史”魅力

  一层档案珍品陈列室集中展示了我军各历史时期的珍贵档案。一部《论持久战》手稿,使人眼前似乎浮现出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奋笔疾书的情景。馆藏中存有20多件毛泽东著作印版、朱德的党证等实物,记述着伟人的革命足迹。馆藏的红军长征、百团大战、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和我军进行边境自卫还击战档案……每一份档案都是血火硝烟的积淀,无不渗透着老一辈军事家高超的指挥艺术,无不凝聚着我军指战员的大智大勇。

  馆内珍藏的3000多枚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奖章、纪念章和300多枚印章,嘉庆年间的房地契、民国时期的珍贵邮票……一件件实物见证着历史,镌刻着中国革命和我军建设前进的历史丰碑。

  档案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解放军档案馆开始探索用信息技术改进档案管理。1984年,成功研制了《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1991年完成了《利用摄影缩微技术拍摄字迹扩散档案》研究课题;1995年开发研制了《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扫描仪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实现了扫描影像和档案目录的自动挂接;1997年,开发研制了《军队公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军队档案馆文献信息管理网络系统》;2001年引进全军规模最大的扫描加工流水线,实现了快速扫描和影像文件的批量归档;2002年研制开发了《档案扫描与光盘浏览系统》,并配发全军档案系统。

  为加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档案馆组织多方力量,建立扫描信息中心,初步建立了拥有300万条目录的数据库,完成了200万页军委全宗缩微胶片的数字转化工作,在网上可运行的信息总量已达到500万条(页),初步建立了档案信息全文数据库。

  自动化的档案工作新模式

  一位“老档案”在谈到传统的服务手段时说,过去用户来馆查阅档案,首先要进行目录查询,再填写档案调单,然后等调档完毕再进行阅读,查阅一份档案往往要两天时间。如今,工作人员的办公信息和档案信息全是网络传输。工作人员在网上开展业务已成为解放军档案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感受档案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记者在服务区查阅一份关于《解放军报》的档案信息,很快就看到了相关的档案目录和部分档案信息,得到授权后,在网上就能阅览到所需要的全文信息,充分享受到了数字化的快捷服务。

  现任档案馆政委张兵对记者介绍,解放军档案馆已基本实现远程档案信息查询,若各个档案部门和机关办公部门文件管理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后,就可以完成远程接收电子文件,定期为部队和社会提供各种专题服务。

  卓有成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一次,解放军档案馆接到通知,要求马上为某重大演习提供资料。当晚档案馆工作人员就将223份相关档案全部调出,为首长机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参考。这仅仅是他们利用档案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服务的一个例子。这些年来,他们坚持及时编制有关政治工作、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专题目录,努力做到军事斗争准备开展在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目前,解放军档案馆正在分批给档案规划级别。对已经解密的,将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开放;对还具有一定保密性的档案信息将在局域网上有限共享;对有较强保密性的档案信息,将用专线传输或安排人力送达。

  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过去文件档案的安全防护和技术保护主要靠“三铁”(铁门、铁窗、铁柜)和“一锁”,如今通过网络进行库房实体档案管理,只需输入相关参数,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库房档案出入库情况和实时管理状况。

  曾在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留学、现任解放军档案馆第七任馆长刘英向记者表示:“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要确立新观念、吸纳新人才、创建新机制,努力实现军馆建设的新跨越。”为此,档案馆邀请军内外档案界专家学者来馆讲座,使官兵更多地接触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他们还用脱产进修、办班学习、合作开发等方式培养出了四支人才队伍:既有了解馆藏、精于管理的“专家”,又有了解档案业务、精于网络技术的“精英”;既有了解档案发展、精于理论研究的“学者”,又有了解军史战史、精于谋略运筹的“谋士”。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解放军档案馆着眼全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系统筹划。他们紧紧抓住重要的机遇,按照军队数字档案馆建设构想,建立全军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全面提高档案信息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决心把解放军档案馆建成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数据库”、“资源库”、“经验库”和“谋略库”,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出更大的贡献。(解放军报2004年07月07日第10版)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建华企业家课堂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