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专刊专题 > 正文

环渤海经济圈结束“坐而论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12:15 《长三角》专刊

  《长三角》专刊 本报常驻河北记者 王方杰 本报华东分社记者 吴焰

  “6·26”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会议的召开,使“只听楼梯响”18年的环渤海经济圈开始“走下楼来”

  吴焰:6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内蒙古政府领导与国家发
改委、商务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等代表齐聚河北廊坊,召开了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会议。此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5省区2市共同达成了一个合作框架协议。这是继去年苏浙沪三省市达成合作框架、共推长三角经济发展,今年泛珠三角9+2地区共同打造“区域航母”后的又一区域合作大动作。

  王方杰:的确,对于这次会议,舆论主体评价认为:呼唤多年的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吴焰:你用到了一个词——“终于”。

  王方杰:要知道,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学术界的讨论也广泛而热烈,但是多年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也难怪人们说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此前一直局限在“坐而论道”的阶段。

  吴焰:能介绍一下“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形成吗?

  王方杰:18年前,为避免地方政府自主决策权增强后出现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由原国家计委牵头,全国划定了包括环渤海在内的若干经济区域。环渤海经济圈就是在那时提出的。据当年参与此事的中科院区域发展与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樊杰介绍,“八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还因为可能承接日本、韩国钢铁产业的转移而被广泛看好。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预期中的腾飞并没实现。在珠三角率先崛起、长三角紧随其后的梯次发展波浪中,只有环渤海经济圈显得一时沉寂。

  但在沉寂中,热浪在一点点积聚、萌动。2001年10月,由吴良镛院士领衔,100多位学者完成了“京津冀北地区城乡发展规划研究”;2002年10月,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在济南召开,共达成1400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近300亿元。2003年,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整合;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目前已建成23。今年以来,合作在速度与力度上得到了更快、更大的推进。

  吴焰:我注意到,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及京津冀发改委达成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而就在“6·26会议”召开之前大约一个半月,在北京还召开了一次由京、津、冀、鲁、内蒙古政府高官参加的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尽管环渤海经济圈是近年来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区域之一,尽管在长三角、泛珠三角地区政府层面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协调机制,但在环渤海地区,召开这样的高层论坛还是首次。

  王方杰:是,正是在这次会上,与会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建议,在河北廊坊设立一个负责日常工作的合作委员会,以推动7省区市的定期会晤和磋商。此建议得到各方的认同。“6·26会议”,实际是5月“北京高层论坛”的延续与深化。

  吴焰:为什么会是河北的廊坊?

  王方杰:我想应该有这些因素:廊坊地处京津走廊,距京津均一小时内路程,距离首都机场也仅40公里,位居环渤海诸省区的中心地带,地域上有优势。其次,廊坊软硬发展环境确实不错。这几次会议,突破了以往“环渤海经济圈”较多的三省二市范畴,形成了5(省区)+2市的新格局,同时,各省区在政府高层层面上获得共识,从而被国内外视为“环渤海经济圈”结束坐而论道的一个信号。“6·26”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的举行,更被与会各方视作启动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进程的标志。

  继三层组织架构的协调机制建立后,一系列“环渤海”行动将跟进

  吴焰:有评价说,“6·26”廊坊会议,在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这次7省区市达成的合作框架中,哪些是最具突破之举的?

  王方杰:先说一个有趣的花絮。本次会议主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开场时曾有一解释性话语,说“圆桌会议不分主次,方便大家平等交流、对话和随时沟通、讨论”。这话当即引来7省区市代表的会心笑声,也彰显了环渤海经济区内未来合作的基调。

  按照《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有这样一些内容对该经济圈今后的发展作用关键:建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为环渤海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政府要员、企业领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次、有组织的磋商机制和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成立环渤海合作机制的三层组织架构,负责推进合作发展。第一层架构是确立由各省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担任环渤海合作机制轮值主席,每年举行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区域合作重大事宜。第二、三层架构是建立政府副秘书长协调制度和部门协调制度。

  吴焰:长三角、泛珠三角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或者说,它们的最大任务,都是要打破行政和地区壁垒,构筑相对统一的政策平台,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环渤海地区恐怕也无法绕道而行。

  王方杰:是这样。会上,很多人作了类似的表述:“一切都阻挡不了一体化的潮流,一切又都要在对话与合作中得到解决。当然,协调程度和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体化的速度。”可见,对于“协调程度与质量”的举足轻重,各方还是有着高度的认识。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山西省副省长宋北杉、辽宁省副省长李万才、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廷生、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乌兰以及北京、天津市有关负责人都强调说,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区域统筹管理,自觉进行互补协调,对于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一体化至关重要。并认为:要实现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必须打破行政和地区壁垒,打破以行政区划的强弱、大小论事权的做法,进行真正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此次会议还决定,加快在交通、能源、信息、产业、内贸、外贸、旅游、劳务、科技、生态十个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合作领域。

  吴焰:据你了解,接下去,环渤海经济圈会有哪些具体动作呢?

  王方杰:动作会一个接一个。大的有:今年8月下旬,在河北廊坊举办环渤海东北亚合作论坛和环渤海五省区二市省市长联席会议;择期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召开交通无障碍、旅游无障碍等专项会议;组建环渤海国际合作专家委员会、环渤海国际合作企业家委员会,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走向深入。2005年春季,环渤海地区各省区市将组织企业家参与由廊坊举办的首届环渤海商务节。

  走出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的区域战略走势?

  吴焰:很多人非常关心的是: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各省区市将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的“赢点”表现在哪里?

  王方杰:其实各自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北京将利用奥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天津要建设国际化贸易港,发展仓储物流业;河北要加强与京津产业对接,并提供一切便利支持将环渤海合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坊的建议;山西将致力于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的新格局,为兄弟省区市提供能源支持;山东将为环渤海地区成员提供便利的对外开放通道;辽宁希望通过加强区域协作,振兴老工业基地;内蒙古表示用13亿亩草原维系区域生态安全。

  吴焰: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以区域板块在经济舞台上领衔主演的时期。此前,长三角、珠三角正把各自的剧目演绎得如火如荼,精彩纷呈。在其实践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意料中以及意料外的困难。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一些问题肯定是具有共性的,比如“行政区利益”与“经济区利益”间的冲突,当然,也会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区域差异性,往往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不同取向。

  王方杰: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的确存在着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或者说,与前两个区域的合作还有一些差距。比如,区域内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城市之间出现博弈现象,港口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浪费和发展相对缓慢,企业生态环境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还有差距。

  吴焰:区域内国有经济比重较高,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

  王方杰:所以,政府层面与学术层面对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取向设计也尤为关注。

  以个人的独特影响极力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指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他解释说,环渤海经济圈要加强与地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利用当前日、韩企业大转移的机会,与日、韩产业加快产业链的对接,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他这个观点很具代表性,也获得普遍认同。

  选择国际化道路,环渤海经济圈其实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龙永图已经表示,作为环渤海合作机制的支持单位之一,博鳌亚洲论坛将推动合作机制整体的对外合作,尤其是加强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吴焰:我注意到,最近,有消息披露说,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此前构想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大经济圈发展的区域规划可能有调整,而有意成立“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区域经济试点。选择长三角为试点,当在意料之中,不过,选择以京津为首的环渤海经济圈,据说是因为这个区域的规划已经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而且对于京津冀来说,区域协调问题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步伐,重整迫在眉睫。

  如果这种说法得到证实的话,我想,环渤海经济圈的启动与进程,很快会获得一个重大机遇期。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是由市场来推动的,但是,政府在前期的推动将是至为关键的。长三角与珠三角、抑或说是泛珠三角的历程,印证了这一点。

  相关专题:长三角专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