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第一个日军慰安所拆迁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14:03 新闻晚报

  又是一个“七七事变”纪念日。

  第一个日军慰安所———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却正遭遇或拆或留的困惑。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苏智良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应有一个‘慰安妇’博物馆。”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现场旧迹难寻

  东宝兴路125弄靠近四川北路,因建设绿地,四川北路、虬江路周围已拆除了一大片旧屋,与对面簇新、高大的商务大厦相比,125弄有点落伍、矮小,3幢相连的房屋外侧墙上能看到爬山虎纵横缠绕。

  昨天下午,125弄1号的翁阿婆正坐在院子里剥毛豆,她今年70岁,“1983年时,厂里给干部分房子,我搬了进来,后来才晓得这里曾是日军慰安所。”

  眼下,1号楼里住着20多户人家,3幢楼住户近100家。周先生今年53岁,他回忆说,1号楼本来是日军的舞厅,楼里每间屋子都很大,再早些年,你还能看到日式榻榻米、拉窗,“后来,楼里人家多了,都按自己的需要重新装修,人们还把原来相连的3幢房屋隔了起来。”

  搬迁说了好几回

  即便是在夏日的正午,楼里的光线依然不好———白天进去要开灯;踏上木质的楼梯,不时听到“吱吱”声。“楼里有点挤。”翁阿婆说,几家人共用一个抽水马桶,一个水电煤。

  听到125弄可能要搬迁的事儿,住户们都很平静。3号楼里的衣先生说,这几年,搬迁、户口冻结说了好几回,最后又没声音了。衣先生在晾衣服,由于地方不大,他们一家人的内衣内裤只能晾在一条长长、窄窄的公共过道上。

  “这几年,年轻人都走了,这里只剩了小孩子和我们。”翁阿婆说话间,孙女从背后房间的纱窗里向外偷偷张望,阿婆还在剥着毛豆。

  东宝兴路125弄周围,没有任何显示世界第一个日军慰安所要拆迁的标识。

  去留争议多年

  事实上,关于东宝兴路125弄去与留的争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早在两年前,来自欧美及日本等国的许多学者、政治家在参观了“大一沙龙”旧址后,就曾反复建议在这里建立一所日本慰安妇制度罪行陈列馆。当时,此处遗址也一度被规划部门列为“保留”建筑。但事过境迁,这里因接近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区域,仍有可能被拆。

  昨日,记者联系有关部门求证此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慰安所遗址是拆、是留,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谁都说不清”。他希望能在去留之间找到第三条路。

  -新闻会客厅

  上海应建慰安妇博物馆

  ●本期嘉宾: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苏智良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怎么看待东宝兴路125弄去留?

  苏智良(以下简称苏):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的“大一沙龙”,就是当年日本海军指定开设最早的特别慰安所,5幢民房保存得非常完整,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比南京的亚洲第一慰安所———利济巷更值得保护。

  由于市政工程的原因,这里目前已被编入必须拆除的范围之内。我呼吁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个建筑的重要历史价值,在规划开发时予以慎重考虑;同时,管区内的旧区居民居住条件不好,急需改善。相信上级部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种两难情况下,是去是留,是否可以举行一个公众听证会。

  记:一个城市是否需要留下慰安所这个“伤口“?

  苏:这句话不应该我说。今年6月13日,当南京慰安所将被拆除的消息传到韩籍80余岁高龄的慰安妇朴永心老人那里时,老人只说了三句话:“作为一个慰安所,我恨不得把它炸碎。为了教育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还是应该把它保留下来。如果把它拆掉了,日本右翼最高兴。”

  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就在于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和军队运用国家的力量,有计划实施的军事性奴隶制度;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暴行,是日本军阀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国家犯罪行为;它严重地侵犯了受害妇女的人权,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记录。

  所以,自1992年慰安妇问题被揭露后,各国的历史学家和法律学家认定其是与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相提并论的法西斯两大“杰作”。

  记:上海慰安所的现状?

  苏:上海是全世界慰安所最多的城市。据我查证有120多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集中在虹口、江湾、杨浦、宝山等区,其中以虹口区四川北路两侧最多。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大半慰安所已不复存在,相当部分是在战争结束后就拆掉了,解放后又陆续拆掉一批,更重要的是在90年代后拆掉的。

  上海的所有慰安所旧址几乎都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没有任何标志性的东西。上海目前保存最完善的慰安所(位于浦东钱仓路,现为一所职工大学),到底是否能保存下来还是未知数。

  记:近期有些什么打算?

  苏:研究中心近期的打算就是希望能够尽快建立慰安妇养老公寓和慰安妇博物馆。

  这些年我一直想建一个慰安妇养老公寓,但是由于两个原因计划一直搁浅,一是经费问题;二是人手问题。许多老太太都打电话向我询问养老公寓的事,开始的时候她们不愿意来,因为不希望受到社会瞩目,后来她们想通了说愿意来,但是我这里实在无能为力。这一点韩国比我们做得好多了,他们很早就建立了慰安妇养老公寓。

  而关于慰安妇博物馆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我很早就希望能在利济巷或者“大一沙龙”的原址建一个慰安妇博物馆,我已经收集了一些物品,包括老太太的遗物、照片、公证书等,那些老太太们一旦离世,这些东西就成为我们将来唯一的证据。但是这件事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困难,需要民间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慰安妇制度最大的受害国,应该像奥斯维辛那样建立一个永久的纪念馆,记载人类文明史上所曾经有过的这一段罪恶。

  作者:□晚报记者王刚徐哲 实习生倪佳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