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困在何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03:32 山西晚报 | |||||||||
现在正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代独生子女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热情开放、进取心强,敢于创新、张扬个性;但同时,他们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毅力,时常感到孤独和空虚…… 人际交往 渴望正常
河北大学最近对12所高校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五成多的同学认为现在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四成以上的同学感受到现在大学生之间实际存在的是“互为对手、平等竞争”的关系。调查表明,尽管在同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在他们内心之中其实更渴望一种富于人情味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对不正常人际关系的焦虑和恐惧,希望建立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学校、家庭对竞争意识的过分强调。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他所听到的都是出人头地的期待,而大人又有意无意中夸大了竞争的残酷性,使得孩子从小就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必须进行竞争的。而竞争又是血淋淋的,因而导致孩子从小就对旁人产生一种提防心理。 婚恋观 渐趋开放 有人说,谈恋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尽管现在许多高校的学生守则里仍然保留“禁止在校学生谈恋爱”的明文规定,但事实上,几乎每所高校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与这个趋势相伴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一项对河北省12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有近三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是“两情相愿,不必谴责”。许多学生对大学生同居现象也持宽容态度。不久前一项在全国26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赞成的人数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25%。 河北大学教授谷峰认为,爱情和婚恋是大学阶段比较现实而又普遍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多地采取了比较自我、随意和开放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和情爱关系形式的多样化。但由于他们自身道德理性的不成熟,主体角色的不明确以及客观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至于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种种矛盾:一方面是追求纯洁爱情的自恃清高;另一方面又缺乏承担婚恋责任的思想准备,因此对爱情的暂时享乐性、随意性增强。 师生关系 理性平等 河北大学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传统的“感戴师恩”的情感有所减退,并且表现得更加理性化、平等化。在对待老师的态度问题上,近五成的学生选择“是否尊重,取决于老师的学识和人品”;三成多的学生选择“应该相互尊重,但他不尊重我,我就不会尊重他”。 专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教师态度的变化,说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要求与老师在人格地位上平等。而对母校的态度,则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把自己与学校的关系主要界定为法律关系,而把伦理道德关系降到次要地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学生状告老师、状告学校的事件,其中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与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大有关系。 考试方式 希望改变 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并没有被遏制住。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作弊现象强烈不满,要求改变这种现状。 一些同学说,实际上“作弊”是大学校园的一门必修课,当下大学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事实上,作弊现象在全国许多高校内普遍存在,即使是我国最拔尖的一些高校也有这种现象。据记者了解,今年初1月9日结束的清华大学期末考试中,至少揪出13名作弊学生,其中8人是在职法律硕士班学生。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分数是看待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指标,考试成绩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关系到日后入党、升学、奖学金、学位证书以至将来的就业等各个方面。将考试成绩提到如此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逼着学生作弊。 就业观 注重兴趣 燕山大学一名大三学生说:“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我更注重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兴趣。我喜欢有挑战性、节奏快,也许会很忙但同时更让人充实的工作。虽然我并不觉得跳槽才有挑战性,但如果不满意的话,我想我会考虑换一个地方。” 有关专家认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加看重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过分看中个人利益的浮躁心理与短视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构建。 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女生说,我对一些同学的不良习惯非常不满,但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单方面的原因,也可能说明社会管理上有所欠缺。如说乱扔垃圾,有可能是公共设施不完善;再如浪费现象,可能说明是学校食堂的伙食太差,同学买了不得不吃,吃不下、吃不完只好倒掉。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大学生整体上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强,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素质,他们对基本道德行为的认知是健康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一些非本质的、带有生活习惯性的不文明行为又表现出了较大的宽容度,表现出了一种比较平和的态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多地理解别人和渴望被别人理解的心态,同时,更愿意追求一种在不侵犯别人利益基础上的个人生活方式的最大自由化。 据新华社 (山西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