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体验医院护工生活—— 让病人清清爽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07:19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施嘉奇

  深蓝色的T恤、黑色的麻裤,胸前“瑞金护工”四个白字提醒着记者昨天的新身份。

  在瑞金医院骨科二病区,护工师傅刘根香对每个患者病情如数家珍,边走边说:“他们里面有5个是不能动的,属于一级护理,其他患者虽然是二级护理,但病情也很重,十分痛苦。”

  翻身:技巧各不同

  骨科的住院患者大多被机器固定在床上,于是,给不能动的患者翻身透气,成了护工们每天最密集的工作。“每个人病不一样,翻身技巧也不同。”护工伍翠华正在给下半身失去知觉的张阿姨向左翻身。只见她站在床左侧,先将患者右腿曲起,右手拉到左边,然后用自己的右手托住患者左肩后方,左手托臀背部,一使劲,患者就慢慢地翻了过来。

  看着伍阿姨驾轻就熟的手法,记者也试着帮张阿姨翻身,没想到200多斤体重的张阿姨纹丝不动!“我这个人很重的,平日里真是辛苦她们护工阿姨了!”张阿姨感谢着,一行眼泪滑了下来。

  洗头:人性化服务

  为帮病人洗头,刘根香和护工们创造了一套独有的方法。记者在洗头中的第一个任务是倒水。病床两头的架子是可以拆卸的,去除后,病人的头部就能躺着伸出床沿。黑色的大塑料袋成了围兜,一头扎在患者的脖子上,一头就铺在了凳子上,并垫在脸盆下。刘根香托着患者的头洗,记者就用水壶慢慢倒水,倒水时还要捂住患者耳朵,以免进水。

  洗一个头要花10分钟,洗的人和倒水的人轮流。一圈洗下来,病人个个叫舒服,可记者和护工们的腰都快断了。74床说:“出院前,宁可出钱也要让护工再洗一次头。”王阿姨是刚从深圳转院来的,在那里住了2周,即使花钱求护工,也没有洗过一次头,她激动地说:“天气热,又要开刀,热汗、虚汗并在一起让人非常难受,护工们的洗头太人性化了。”

  每洗完一个,护工们都会喊一声:“清清爽爽!”

  护工:都有上岗证

  49岁的刘根香有3个孩子,小儿子正在江西读大学,每年至少需要1万元的学费。她从1989年出来当护工,现在已经是瑞金医院的资深护工,月收入也稳定在千元以上。刘根香对现状十分满意。

  今年4月,刘根香和瑞金医院的200多名护工一起参加了上海首批护工护理员培训考试,当本报摄影记者为她留影时,她特意把胸前的上岗证翻翻好。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为病人减轻了痛苦,无比光荣。

  上海目前共有5000多名护工通过了培训,每天,她们活跃在各大医院内,成为上海护理力量的重要补充。

  瑞金医院护工正在给病人洗头。

  本报记者周学忠摄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