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责任审计锁定国企高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09:22 东南快报 | |||||||||
今年中国反腐重要举措之一的省部级高官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不久前已悄然启动。国企掌门人纳入名单 国家审计署有关人士6日向该报透露,第一批纳入审计名单的是中央直属大型企业的掌门人,他们都官居副部级。报道说,受中组部、国资委的委托,审计机构近日已进驻中国网通、神华集团、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大型国企。
据介绍,审计署2001年专门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司,该司前身是办公厅的一个业务处。而一些省级审计局,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立成直属二级局或经济责任审计中心,足显示审计系统对此项审计工作的重视。此外,由审计署、中组部、人事部、检察部、中纪委五部委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其办公室设在审计署。 据报道,中央有关部门启动省部级高官经济责任审查制。通过随机试点,逐步探索,最终出台在全国范围实行的审查条例。据透露,国家审计署近年来曾探索性地对一位部长、一位省长进行过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两位官员系随机选择。 今年中央决定增加试点名额,对部分省部级高官包括地方政府一把手进行经济责任审查,并逐步通过试点,出台全国性监督条例。25局长轮驻各部委 国家审计署有关人士透露,审计署去年首次实施审计局长轮换、异地交叉审计等制度,增强了对中央财政的审计力度与效益。 该人士透露,审计署去年实施重大人事改革。驻扎在各部委的25个审计局实施一把手轮换制度,即25位审计局长全部轮职换岗,久居一个部委的审计局长们全部承担了新部委的审计项目。 报道说,此外,审计署在地方主责中央财政项目审计工作的18个审计特派员办事处也实行了异地审计、交叉审计,更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审计报告暴露财政体制弱点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今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再次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舆论矛头直指那些挪用、侵吞、浪费老百姓血汗钱的违法者和违规者。专家指出,发生这么多严重问题,足见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部门预算“太分散又太集中” 审计报告披露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是舆论反应最为强烈的焦点之一,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原国家计委等大名都赫然在目。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马海涛教授用“太分散又太集中”来概括部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这是从两个层面而言:从总体看,预算编制权限过于分散,很多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单位权力很大,弹性很大。而具体到部门内部,预算决定权又高度集中于少数领导手中,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把手”说了算,下级工作人员也编制了预算,但是会不会改动,往往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都指出,必须改变由领导个人决定预算的状况。财政支出“不透明,还是不透明” 审计报告反映出的一大问题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灾区救灾款、国债建设资金都有人敢挪用甚至私吞。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是个说了多少年的老问题,怎么就管不住?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副主任张文春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一个财政透明度的问题。目前公众对政府开支的监督还很不够。政府的收入来自纳税人,纳税人当然有权知道这些钱怎么花。而现在,对于预算是怎么编制的,资金都用在了什么地方,老百姓并不清楚。缺乏公众监督,就免不了有暗箱操作。财政投资“拿老百姓钱打水漂” 审计报告指出,在不少地方,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项目未按期建成投产,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营效果差,有的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隐患,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马海涛说,有些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尽管财政部提出要建立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但尚处于起步阶段。马海涛对这种“拿老百姓的钱打水漂”的现象表示愤慨,但他同时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决不是单靠财政一家就能办得到的,因为财政部门的作用就是为政府行为花钱的。(来源:综合新华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