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漳平有个航海家七随郑和下西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09:22 东南快报

  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昨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纪念活动筹备情况。

  郑和的壮举让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值得纪念,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我省的漳平有着一位和郑和一样伟大的航海家——王景弘呢?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王景弘与郑和同为正使携手并肩统率船队,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资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料的缺乏等原因,郑和航海时的这位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为了让这位航海家不被历史所湮没,在全国性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我省将首次对王景弘的事迹进行宣传。近日,记者奔赴王景弘的出生地漳平市,试图寻访他的足迹。郑和死后他领头

  专家经考证得知,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帝为扩大对外交往,命郑和统率60多艘海船、2万多名兵员首度下西洋。王景弘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家、军事家、外交家,受永乐皇帝钦点,官居总兵之职,与郑和同为正使统率兵马,七下西洋。

  在七下西洋的壮举中,王景弘始终与郑和携手并肩,率领庞大的船队,远涉重洋,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客死古里,王景弘率领船队回国。宣德九年(1434年),王景弘奉命独自率领船队再次出使苏门答腊。在他下西洋途经文莱岛国时,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专门将位于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近郊的一条繁华大道命名为“王总兵路”。

  福建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晓望撰文称,王景弘是郑和航海自始至终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参加明初八次远洋唯一的人。

  根据现存的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载,在署名的出使人员中,郑和与王景弘同为正使太监,其他人都是副使或下属官吏。据悉,江苏南京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福建南平发现的宣德六年所铸铜钟铭文记载的出使人员名单中,王景弘均为正使太监,名字仅列在郑和之后。

  两年前,闽西客家联谊会代表团首次访问文莱岛国,从文莱首都机场驱车10余分钟就到了“王总兵路”。“王总兵”指的就是郑和的副手王景弘。出生地已成废墟

  经过国内专家学者十几年来的研究与考证,现已明确王景弘的籍贯为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许家山自然村。7月5日,记者一行从漳平市区驱车在山路上颠簸了近4个小时,终于到了位于漳平市最北端的赤水镇香寮村。从香寮村步行到许家山自然村需要3个小时。许家山自然村四周群山环抱,村里随处可见规模宏大的古民居废墟,以及石臼、石础、陶瓷残片、断落的石旗杆和古老的石筑“民主公庙”。

  漳平市旅游局局长、漳平市政协委员曹木旺对王景弘颇有研究。为了考证王景弘的籍贯和身世,曹木旺和漳平市博物馆原馆长罗宜生等人曾多次前往香寮村实地考察。

  据他们介绍,许家山自然村鼎盛时期人口达200多人,后来由于战乱、匪患,几近灭绝。现在,可能和王景弘有渊源的王姓人家只剩下4户共11个男丁,且都已搬离许家山。曹木旺等人经多番努力,始终无法找到香寮村的《王氏族谱》。据说,该族谱已于民国初期毁于兵乱。这些王姓人家听说祖上有人当过太监,至于是不是王景弘,他们无一知晓。如今的许家山自然村已经彻底成为废墟。籍贯漳平有考证

  王景弘的籍贯曾是多年来史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我省最早对王景弘的籍贯进行考证的是厦门大学的庄为玑教授。

  1987年,庄为玑在《海交史研究》上发表论文《试论郑和与王景弘之死》,介绍了《西山杂志》关于王景弘是闽南人的记载:“永乐三年,成祖疑惠帝南逃,命中官郑和、王景弘、张文等造大舟百艘,率军二万七千余。王景弘,闽南人,雇泉州船以东石沿海名舟代导引,从苏州刘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

  第一个考证出王景弘籍贯在漳平的则是徐晓望博士。上世纪80年代初,在翻阅清代《龙岩州志》的时候,徐晓望无意中发现了关于王景弘的记载:“王景弘,龙岩集贤里人(今漳平市双洋、赤水一带人)”。1992年9月,徐晓望发表文章《与郑和齐名的航海家》,进一步揭开王景弘的身世,1995年徐晓望专门撰文对此加以论述。

  徐晓望解释说:“集贤里后划归宁洋县,该县及其近郊在明代之前均隶属漳州府管辖,当地民众通用闽南话,风俗、习惯与闽南相同,属河洛文化区域。因此,说王景弘是闽南人是可以理解的。”1995年8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名人词典》“王景弘”词条注明“王景弘,明航海家,宁洋(今属漳平)人”。

  王景弘是龙岩漳平人的考证还有许多有力证据,最早记载王景弘的《宁洋县志》记载:“王景弘,集贤里(现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人,明永乐间随太宗巡狩,有拥立皇储功,恩赐嗣子王祯,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漳州府志》明确记载:“王景弘,集贤里香寮人,从太宗北征,后有拥立功,授其子南京锦衣卫正千户”。根据专家学者实地调查考证,香寮村的6个自然村中,许家山自然村是王氏人家最主要的繁衍、聚居地,许家山现虽为废村,但历史上确实有过兴盛时期。经重重考证后,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王景弘的籍贯应是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许家山自然村。缘何被历史遗忘

  漳平市旅游局局长、漳平市政协委员曹木旺认为,王景弘之所以少有人知,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后期,明王朝在对外政策方面改“宽海”为“禁海”,朝野上下反对下西洋的声音渐强,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之举。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已末,即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船队回国后的第三天,明王朝重新颁布了严厉的“禁海”令,从而结束了永乐时期的“宽海”政策,取而代之的是自正统开始至嘉靖时期的对外“禁海”政策。明英宗时,兵部侍郎刘大夏鼓动兵部尚书项忠把郑和下西洋的史料烧毁,连郑和船队也遭烧毁的命运。与此同时,有关王景弘的资料也几乎被付诸一炬,他的许多事迹也几乎灰飞烟灭。

  其二、王景弘至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还见于史料,晚年生活在“禁海”的大气候中,虽有多次的下西洋经历,朝野却多持反对的态度。此外,从第一次下西洋活动开始,王景弘始终以郑和的副手出现,大多主事于船队的航海技术部门,较少露脸,因而声望大大不如郑和。同时,在明史中一般仅为排名第一的正使立传,因而没有单独为王景弘立传。

  其三、因为王景弘的太监身份。在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一些太监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出现了魏忠贤、严嵩等败类,百姓对太监十分反感。此外,一个地方、一个家族,对当地所出太监不以为荣,反以为耻,讳莫如深,就算太监做了很大的贡献,也很少去大肆宣传。以至于王景弘去世235年左右,其家乡宁洋县的地方志才有他的简单记载。

  其四、香寮村许家山自然村现已成为废墟。从现存的香寮村《香山桥碑记》中可知,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香山桥时,许家山还是人丁兴旺。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当地匪患横行,民不聊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据考证,许家山经过劫难幸存下来的10多位王姓人家也苦于匪患,于抗战时期全部迁居香寮村。由于人口流亡、祠堂倒塌、族谱等资料也随之散失。如今,许家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废村。因而,很少有人再去考证王景弘的籍贯。首次纪念王景弘

  值得庆幸的是,这位曾在中国航海历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的航海家开始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由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龙岩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漳平王景弘学术研讨会”已定于7月21日-23日在漳平市隆重举行。在2005年全国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我省将首次宣传纪念郑和的得力助手、亲密战友王景弘。

  此外,作为王景弘的故乡,我省对首次出使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和王景弘史迹收集工作十分重视。2003年,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与漳平市政协联合编印了《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文史资料专辑,这是首个王景弘史迹文史资料专辑。

  漳平市还在香寮村村口设立“王景弘故里”的石碑。曹木旺告诉记者,除了即将召开的王景弘学术研究会,漳平市还在积极建立王景弘研究会并准备在漳平市设立王景弘塑像、建立王景弘史迹陈列馆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