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网:1.5万个“被纠正学历”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15:32 人民网

  作者:斯雄

  走在北京的街头,经常能看到“办证”的广告,有的贴在墙上或电线杆上,有的干脆写在大马路的地上。这当然不是什么合法的营生,其中的很大一笔勾当,就是办假学历、假学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文凭。10多年前,笔者还是学生时,在人大和北大的门口,就经常会被人拦住问“要文凭吗”,想不到这样的"生意",今天还有人在做。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向党中央上报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报告》。该报告称,为坚决纠正和制止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不严,滥发文凭,个别干部片面追求学历、学位,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级组织、人事、教育等部门对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中管企业领导人员共67万多人的学历、学位重新进行了审核,并对1.5万多例误填、错填或虚填、假填的学历、学位进行了纠正和规范。

  很显然,这1.5万个之中,不少就是通过“办证”办来的。

  误填或错填的就不说了,不知者不为罪。问题就出在虚填和假填上,明目张胆地在学历问题上弄虚作假。报告中明确指出,“部分办学单位违反有关规定滥发学历、学位证书,甚至有少数人买、骗假文凭等”。它指出了假文凭的两个主要来源:违反规定滥发的和买、骗来的文凭。

  假文凭的这两个来源,其实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众所周知。“部分办学单位违反有关规定滥发学历、学位证书”,是一种事实存在,但具体到某个学历、学位证书是否属于“办学单位违反有关规定滥发”,组织人事部门不一定都掌握;如果是买或骗来的假文凭,组织人事部门就更难辨别了。即使现在把学历、学位都通过互联网公布,上网查询也很方便,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假者很轻易地就把这个高科技难题给“克服”了。

  文凭中的水分越来越大的问题,人们早有察觉。更早些时候,为了区别学历和能力之间的差距,社会上开始强调所谓“第一学历”,虽然这个做法有漏洞,又缺少科学性,也只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这两年开始的检查清理,目的也在杜绝假文凭,但毕竟还是被动的。仅仅靠这些手段,要彻底解决问题,显然不现实。

  假文凭为什么那么有市场,有人卖有人买呢?排除社会诚信缺乏的因素,恐怕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有文凭和没文凭,在社会上所受的待遇完全不一样。在考察人的时候,文凭是一个比较简单又明显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文凭是有相当说服力的,且比较容易把握。久而久之,重文凭已成了一种既有的观念,甚至成了一种社会风尚。用人的部门重文凭,社会上的人自然就趋之若骛了:没能力的,弄个文凭,可以装装门面,滥竽充数;有能力没文凭的,录用提拔都多少会受些影响,弄个文凭,可减少许多罗嗦和麻烦。潜在的市场由此产生,而且相当庞大,铤而走险的难免多起来。

  中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令人鼓舞,也促人深思。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标准,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对67万多人的学历、学位重新进行了审核,并对1.5万多例误填、错填或虚填、假填的学历、学位进行了纠正和规范,既浩大又繁重,应该肯定。但是追根索源,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改变标准,把能力和文凭的天平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不仅假文凭不会像现在那么多了,检查清理的工作也不会如此繁重,更重要的是,许许多多拔尖人才和实用人才就会涌现出来,形成各种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