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具有特定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19:21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驻里约热内卢记者陈家瑛报道 马科斯·特罗伊霍是巴西企业家、外交家和教授,曾在巴西外交部和巴西驻联合国代表团任职,现任巴西最有影响的经济报刊之一《商报》副总裁,主管国际事务和国际报道,同时兼任巴西日报出版集团副总裁,此外还在巴西著名的圣保罗大学国际贸易硕士班授课。今年5月他曾随巴西总统卢拉访华,访华期间协助举办了巴西期货交易所上海办事处开业典礼,并成功组织了巴中关系研讨会。
“华盛顿共识”是毒药 谈到中国的发展模式,特罗伊霍说,30年前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尚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并且缺乏能够导致扩大国内积累的内部机制。为了从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取了独特的战略和富有竞争力的政策,如低汇率、低收入、优先出口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等。正是目前被称为“北京共识”的这种战略促使中国经济保持每年10%的长期持续增长。 在特罗伊霍看来,巴西与中国在30年前面临同样的问题,缺乏能够促成国内积累的内部机制,但巴西却走了一条不同道路,即靠当时成本还算较为便宜的国际信贷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但随后接踵而至的油价暴涨和美国利率持续攀升使巴西经济陷入灾难。后来,为了渡过经济危机,像巴西一样选择了负债道路的拉美国家又接受了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的药方,即开放资本账户、允许游资无限制进入以寻求汇率稳定、高利率等。然而,巴西经济并没有因此而走向增长,反而至今仍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恶性循环中蹒跚。 从中国学到什么 在进一步分析巴中两国取得不同结果的原因时,特罗伊霍指出,传统上应对国内积累缺乏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走所谓借债的捷径,一个是实行累积贸易盈余的战略。前者只能是到市场上借钱,后者则要靠一代或者两代人的牺牲,为形成国内积累而节约消费。巴西历来是利用世界经济中流动资本的循环在借债,而中国则选择低汇率、低收入的政策,以及加强贸易攻势并通过美中政治谅解而获得优惠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模式是否适用于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呢?特罗伊霍对此表示了审慎的看法。他说,中国的经验举世无双,与中国国内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定条件密切相关。中国利用了冷战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所提供的国际机遇,并使之为促进本国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中国国内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与拉美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他认为,拉美人可以从中国的成功中所吸取的经验是,为争取形成一种适合本国特点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让一代或者两代人作出牺牲也是值得的。在拉美国家,只有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持续促进出口、扩大贸易盈余,从而减轻因对外依赖而造成的经济脆弱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