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一种奉献叫尽瘁:中科院院士马祖光的闪光一生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7:29 黑龙江日报
  马祖光(1928年-2003年)同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领域首席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党的十三大代表、我国光学界著名专家。

  1950年,响应国家支援边远地区发展的号召,马祖光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热爱祖国,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殚精竭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3年7月15日,马祖光院士因病于北京辞世,享年75岁。

  再过几天,就是马祖光院士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网的BBS上,自发地出现了许多悼念帖子:“缅怀马先生,深切悼念马院士!您的精神将鼓励我们年轻一代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治学的典范,为人的楷模”、“马老师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要像先生那样,兢兢业业工作,坦坦荡荡做人”……

  时间流逝,然而冲不淡人们对一名德高望众的科学家和德才兼备的教育家的崇敬和深深怀念;世事繁杂,然而马祖光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和克己奉公的品质、大公无私和谦逊的襟怀,已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熟识他的人心中,感染和激励他们去努力工作,好好做人。

  一代宗师,风骨长存。他在人们心中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他来到了黑龙江,选择了哈工大;从那时起,他一心扑在事业上,荜路蓝缕,百折不挠,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1950年,马祖光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边远地区发展的号召,来到哈工大当物理教师,同时在研究班学习。次年,担任学校新组建的“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在此后的50多个春秋里,他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用心血在哈工大的校史上写下了许多壮美的篇章。

  1958年,根据国家需要,哈工大创办6个新系,马祖光负责创办核物理专业。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马祖光还患有心脏病,腿脚经常浮肿,但他怀着为祖国干一番事业的满腔激情,率领师生连续苦战,克服了饥饿和疲劳的折磨,终于使这个专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经过7年的艰苦创业,马祖光领导的核物理专业成为当时哈工大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此受到钱三强的称赞和支持。马祖光凭借吃苦肯干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核物理专业打下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好传统,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上个世纪60年代,激光作为“光之骄子”刚一出现,便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头脑敏锐的马祖光立即预见到了这项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前景。当时正值“四人帮”猖獗,国家一穷二白,刚从牛棚返回的马祖光没有畏缩,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一定要创办起激光专业。虽然他的核物理底子比较厚,但对激光却是完全陌生的。为了快速掌握新知识,马祖光废寝忘食钻研国外激光文献,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并在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理论研究上狠下功夫,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当年和马祖光一起创业的王雨教授说起那段岁月时眼含热泪,感慨万千。他说:“在一个大雪天,我们几个人和马老师推着手推车到哈市香坊区的一个废品收购站买旧的蒸馏水玻璃瓶。回来的路上,一直是老马‘驾辕’,他脸上淌着雪水和汗水,浑身冒热气。其实,马老师那时就有心脏病,现在想起来,真是心酸啊!”

  经过努力,马祖光与同事的研究很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参与了多项重大国防课题攻关项目,研制成功的几种型号的激光器得到专家们的一致称赞,在国防科工委、航天部多次获奖,为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研制激光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哈工大成立了激光研究室,1987年成立了“光电子技术研究所”,1993年依托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建立了“航天工业总公司哈工大光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室”,1994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设立以来,这个学科共获课题40多项。“九五”期间,承担了10多项总装预研课题和“863”计划课题。2000年,国家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他们在“电子元器件与技术”领域排在第二位。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同行在参观了哈工大光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后惊叹:你们这个专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快的进步,真是奇迹!

  就这样,马祖光与同事们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基地,带出了一支全国过硬的科研队伍。而这,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这是中国人的发明,荣誉应属于中国。”“共产党员对党和祖国的爱都是具体的。”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荣辱悲欢,马祖光始终都怀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马祖光能够在半个世纪里矢志不移,献身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缘于一个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求索精神,更缘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

  文革中,马祖光作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被无情揪斗,一家三口住在大仓库里,顿顿吃不饱。然而在那困难的岁月里,他始终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走出牛棚后,痴心不悔,继续留在边疆创业。

  1980年,带着重大科研课题,马祖光到德国汉诺威大学作访问学者。在那里,他选定了“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这个被预言为近红外激光发展中的难题,是当时国际激光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对他的“不自量力”,许多外国专家同行表示出了疑虑。一种民族自尊感让马祖光暗下决心:“外国人搞不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就搞不出来,这口气一定要争!”

  在接下来的100多天里,马祖光埋头实验室,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发现了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Na2的新的近红外连续谱区!通过寻找新激励途径,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了这一谱区的荧光辐射。

  在马祖光的成就面前,外国专家心悦诚服:中国人真的是了不起!

  在德国的两年时间里,为了攻克难关,马祖光没去观光过一次,也没有留下一张纪念照。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节省外汇,他两年间竟然吃了75公斤清水挂面,从生活费中“抠”出的一万多马克全购置了实验资料和仪器……

  1981年11月,马祖光谢绝了汉诺威大学的高薪挽留,带着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回国了。

  “人家的条件再好,也不如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正是这种对祖国和人民无比的热爱之情,激发出了马祖光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灵感。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坚持高瞻远瞩,引领创新潮流,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口号:“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要与世界科技界有同等对话的权力”。在学科建设中,他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先后提出和凝炼了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X光激光、非线性光学激光等多个具有创新性的世界前沿科研方向,带领学科组以多项创新工作和引人瞩目的一流成果,奠定了这个学科在国内、国外的领先地位。

  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忘我投入,他希望自己能像蜡烛一样,燃尽最后一寸,释放出最后一点热能。即使是在他去世一周前,还抱着严重的心脏病,连续参加了硕士生、博士生的答辩,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在马祖光的一份思想汇报中曾写着这样一段话: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具体在你每天怎样去做共产党员上。”

  马祖光无愧为优秀共产党员,无愧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完美地演绎了这段肺腑誓言。
马祖光(左一)与外国同行交流。

  像马祖光那样做人做事

  本报评论员

  马祖光院士53年如一日,严谨治学,开拓创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祖国赢得了无尚的荣誉,为国防光电子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是几千万名共产党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是新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今天我们学习马祖光,就是要学习他爱党、爱国,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勇挑重担的超人胆识,学习他立志献身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勤于探索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坦荡襟怀。马祖光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给全体党员干部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怎样才算爱党?如何才是爱国?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有着迥然不同的诠释,付诸于不同的实践。而在马祖光看来,“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爱都是很具体的,具体在每一天怎样去做人、做事和对待工作上,具体在每天怎样去做共产党员上。”

  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马祖光——一位党的科研工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揭示出了他多年来苦心孤诣搞科研、无私奉献为人民的巨大动力之所在。

  把对党、对祖国的爱体现为具体的行动。正是在这个崇高理想的鼓舞下,当年马祖光舍弃了大城市的安逸,扎根边疆省份,投身于祖国教育科研事业。他从一穷二白作起,克服起步晚、起点低、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呕心沥血,敢为人先,战天斗地,苦干三十年,创办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在光电学领域取得了赶超国际水平的突出业绩。

  把对党、对祖国的爱体现为具体的行动。正是在这个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马祖光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来没有节假日,以超人的毅力和工作量攻克了一个个科技难关。他在国外靠吃挂面度过两年,把省下来的钱购置实验资料和仪器。直到临逝世前一周,还坚持参加研究生、博士生答辩工作并进行指导。他就如一支熊熊燃烧的蜡烛,直到释放出最后的一点光和热。

  把对党、对祖国的爱体现为具体的行动。正是在这个坚定信念的支撑下,马祖光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矢志不渝,任劳任怨。在蒙受冤屈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在遭受挫折时毫不退缩,在向科技顶峰攀登的路途中始终自强不息,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面对西方国家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他断然说“不”,回到祖国的怀抱,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尽全力。

  虽然,马祖光的事迹跨越了几个时代,但他身上的赤子之情没有改变,共产党员的本色依然。他用一生的奋斗给我们以启迪:爱党、爱国无须华丽的口号、激昂的誓言,更不应该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论是在哪个时期,不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能够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工作,把对党和祖国的深情厚谊化作前进的巨大动力,锲而不舍,踏踏实实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就一定会谱写出壮美的人生篇章!

  (黑龙江日报)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