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副区长受贿百余万判无期 哀叹贪欲毁前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9:32 新华网 | |||||||||
1958年出生的童建俊,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黄埔区副区长,一片大好前程。然而,他上任后大把大把地捞钱,合计受贿134.5万元,构成受贿罪。2003年12月15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9岁当上黄埔区副区长
童建俊,曾当兵4年,先后在黄埔区外经贸公司、区委组织部、外经贸集团工作。1998年4月,童建俊年仅39岁就升任黄埔区副区长,可谓年轻有为,春风得意。 然而,当上副区长,权力在手后,童建俊却渐渐变了。他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大肆收受贿赂。 送童建俊进监牢的一大“功臣”是朱某,此人是一名房地产商。1998年,朱某在促成中山医科大学和黄埔区合作开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黄埔分院的过程中,认识了童,拉上了关系后,两人便互相利用。 1998年10月,经童牵线引荐,朱某的公司与黄埔区外贸集团下属的汇通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为了朱的楼盘顺利开张,童亲自带他去见方方面面的人,疏通方方面面的关系,介绍国土、规划、人防等一些关键部门的负责人给他认识,要求各个相关部门大开绿灯,尽量关照朱某。由于区领导出面,该房地产项目顺风顺水,一路畅通无阻。在关键的修改规划设计增加容积等问题上,有童的出面协调,也都顺利解决。而且,还未破土动工,童就亲自出面找国土房管局开出了预售证;打桩时,童参加了剪彩;预售期间,童让区的传媒作了大量宣传;第一栋楼落成后,童再次参加剪彩,入住仪式又请当地电视台实况转播。 通过这种成本很低的暴利式经营,朱某着实挣了一大笔。投桃报李,1999年春节,朱某夫妇请童建俊夫妇在某皇宫饭店吃饭,宴毕,朱某送给童一个内装足足2000张百元大钞的纸袋,说是过节的“小礼品”。童不加推辞就收下了。之后,童对朱某的房地产项目继续大加关照,使其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预售越卖越大。朱某也就一次又一次地给童送钱。2000年和2001年春节,两家人都在同一地点吃饭,同样每次送一个20万元的“小意思”。再加上平时也送,从1999年到2002年,朱某先后6次共贿送人民币75万元,童一一照收,全部交给妻子存进了自家的存折。 以母亲名义注册公司拿“提成” 2000年开始,黄埔区为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童分管招商引资,对提成早就垂涎三尺,但由于政府官员身份,自己纵然有权,却不能领取。眼看着肥水从自己手中哗哗直流外人田,童心急如焚,深感必须尽快找一个信得过的代言人。其朋友姚某成了最佳人选。 2000年10月,童和姚商量,以姚和童母亲的名义注册了一间“精诚达咨询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其实所有注册资金都是姚某出,童和其母分文未投资。后来,童感到不妥,担心传出去对自己不利,便于2001年将其母的股份取消,公司注销,让姚另外注册成立了一家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从2000年10月到2002年初,童利用职务便利,在引进多家公司在黄埔投资设厂过程中,向姚某提供信息,帮助姚促成了好几家项目引资成功。姚某从黄埔区获得引资提成和奖励达153万多元。在此期间,姚先后4次以感谢或利润分成为名贿送人民币50万元给童,童一一笑纳。 送童建俊进监狱,还和李某有关。李是香港某房地产公司职员,1996年与童相识。1998年底,李介绍香港某公司到黄埔区投资设厂,童是该项目洽谈引进的负责人。该公司首次投资1000万美元,李从中获取了20万元港币的引荐奖励。1999年底,该公司又投资1000万美元,不久,童打电话告诉李说,黄埔区已将引资奖励金提高了,他可以想办法帮李多拿些奖励。李当即在电话中表示,如能多拿,她就送给童作为回报。2000年上半年,李在拿到40万元人民币的引资奖励后,送给童一个纸袋,内装人民币1万元和港币8万元。童假意推辞几句后,便据为己有。 住宅“遍地黄金”存折数十本 童建俊案发后,检察人员依法搜查他的住宅,发现童宅竟有数十本存折,有的放在橱柜底下,有的散布在客厅、书房、卧房,存折里的金额都不多,大部分被转移走。连花瓶里也塞了几千元现金,茶几下有一扎用报纸包住的百元现钞,人民币、港币、购物卡四处掩藏或散落各个角落,真可谓“遍地黄金”。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拥有如此多存折,如此多现钞,不禁让人惊异,童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除法庭认定的受贿金额,童还有多笔来历不明财产,以及所谓的“灰色”收入。他不仅受贿,而且有多次主动索贿行为。 据他本人交代,他曾经以购房急需钱为名,主动向朱某要求帮助,一张口竟是几十万元。“贪”字当头,胆大妄为,党纪国法全被他抛在了脑后。 正如童建俊在自我检查中写到的,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最根本的原因是放松了自我改造,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经不起诱惑和考验,导致个人私欲恶性膨胀,人生航线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在童建俊被审查时亲笔写的交代中,有这样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总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多钱?认真回顾自己的变化,过去曾对自己严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贪,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但这几年工作忙,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做得还不错,我的自我意识便增加了,对自己自律也不够了,对经济交往中敏感的事竟然也淡漠了,明知不能做,还存侥幸心理。贪欲的滋生有了思想上的温床,我的思想深处就是贪,自私欲作怪,导致做了错事也意识不到,而总是寻找自圆其说的理由。教训是很深的。”(梁文穗纪宣 彭姣时)(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