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走出“重点学校”制度的教育困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0日06:14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岳建国 从去年起,新郑市市区教育管理部门对中招录取政策进行了大胆改革———取消重点高中招收拔尖学生的特权,三所市区高中在师资、硬件配备上一视同仁;学生按高低分平均分配到各所高中,降低贫困乡镇考生分数线。目前这种招生制度已为当地绝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可,并在各高中引发了空前的竞争效应,教学质量出现了“齐头并进”的良好
当无数家长一方面对愈演愈烈的“择校热”头疼不已、一方面又对这一难题的解决失去信心时,这则首先拿重点学校开刀、以“均贫富”的办法破解这一难题的消息令人振奋。它让我们看清楚一个问题:我国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所有困境,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公平问题,只要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多数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新郑市之所以要拿“重点学校”开刀,就因为这些“骄子”学校是我国教育不公的最大载体,也是解剖教育难题的最好标本。 首先,重点中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产物。长期以来,我们似乎都以为它在教育质量上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培养当地英才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象征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和希望。其实不然。大多数重点学校都建在行政区,服务的人群有限,但这些学校得到了最多的投资,给选派了最好、最多的教师,一开始就站在特殊的起跑线上;更加不公平的是,每年统一招生前,这些重点学校都有权采取种种办法拔走本地区的尖子生,在生源占有上又将非重点学校远远抛开! 其次,重点中学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重点学校制对于其他学校的伤害极大,人为将学生划分等级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他们心里留下阴影,也严重挫伤了非重点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他们在各种资源上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劣势,常常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在这种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整体教育质量能出现“齐头并进”的局面吗? 这还不是重点学校的最坏效应。因为学校“贫富不均”,导致年年发生以高收费、凭关系为前提的择校大战。在这样的混战中,一方面是没钱没关系的考生被拒之重点学校门外,另一方面又引发无休无止、不断攀高的教育乱收费和难以遏制的教育腐败。这一点,就无需多言了。 很明显,重点学校制度是我国教育困境的最重要的症结,而实现公平则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钥匙。新郑市首先拿重点学校开刀,算是打到了教育难题的“七寸”上,他们已经取得的竞争效应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算是对这个“大手术”的良好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