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种菜不只是体力活--菜农王永超致富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0日11:42 温州新闻网

  王永超在自己的蔬菜地里劳作。这片田地,实现了他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叶芳佐摄

  采访缘由:不可否认,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低、思路窄、门路少等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的致富之路格外艰难。瓯海菜农王永超,就是这样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农民。他成功致富的历程,也许能为众多普通“种田人”带来一些启示。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惨败:埋头苦种行不通

  王永超今年43岁,原是文成山区人,小学毕业。在老家时,他种点番薯、水稻、蔬菜应付三餐,赚点木工钱零用,勉强维持温饱。1994年,在亲戚的鼓励下,王永超抱着“彻底解决温饱”的单纯想法,带着全家及3个亲戚搬到瓯海区娄桥镇,一起承包了40亩蔬菜田。

  然而,山里的“埋头苦种法”,在城里却行不通了。王永超回忆当年的惨痛教训:“我以为豇豆就是豇豆嘛,哪知道品种那么多,红的,青的,花斑的……我随便选的品种,种出来的豇豆不值钱;山里种菜是给自己吃,只要没烂就行,所以我对除虫很少下功夫,结果蔬菜的虫洞太多,卖相差,没人要。”

  但让王永超吃亏最大的,还是“反季节”市场意识的缺乏。他按“常规”在清明节播种豇豆,而别的菜农在三月中上旬甚至立春刚过就已经播种了。市场上最早一批豇豆能卖10元一公斤,而王永超的豇豆上市时,时价已经跌到1.5元了。最后,价格更是贱到五六角的地步,王永超的大量豇豆干脆烂在了地里。

  奋起:信赖技术和良种

  吃一堑长一智,王永超明白,失败是因为自己没知识,没经验,不懂技术和市场。因此,当瓯海区政府派来农科人员与菜农结对时,王永超勤学好问的钻研热情令人惊讶。对品种优劣、气候土壤、化肥药物、市场规律……很快他就从原先的一无所知转变成了然于胸。

  前年,农科人员告诉菜农,一种美国进口西红柿品种好,市场前景很乐观。但是,国产西红柿一亩种子只要2元多,进口的则要600元左右!很多农民不敢冒险,但王永超相信:“只要是好的,不愁没市场。”经过小规模种植“试验”后,去年他毅然把手头17多亩田基本种上了进口西红柿。这种西红柿产量高,口感好,外形美观,易于储藏,卖价就高。

  在采访中,憨厚的王永超慨叹,恐怕去年的收益就是“顶峰”了。一旁的两位农科人员听不下去了:“怎么没法挣更多钱?比如搞‘净菜’,包装好的蔬菜一进超市,价格就翻倍;还有,等条件成熟,政府还要引导规模经营,搞品牌蔬菜……”王永超一听,马上放下翘着的脚,转身和农科人员攀谈起来,倒把记者晾在了一边。最后,农科人员故意反问:“这些门路,你都不搞的吧?”王永超急声道:“当然想搞的!”临到中午12时许采访结束时,他还拉着农科员讨教个不停。

  后记:扶“种田人”一把

  没有政府的补助政策,王永超第一年就得“破产”回老家;没有农科人员多年的细心指导,王永超种不出“精品”蔬菜;而且,各级政府还曾提供蔬菜直销摊位,组织商户上门收购等,为王永超带来了效益和便利,使他远远超越了“解决温饱”的初衷,还在娄桥盖起了一幢四层楼。然而,还有许多像王永超这样“先天不足”的普通农民,仍然窝在穷乡僻壤中,埋头苦种,难以致富。如果给予他们正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干劲,拓宽他们的路子,这些“种田人”的境遇,很有可能将大大改变。(来源:温州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