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山脚下湖北人)伊犁河畔:那18棵不倒的胡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7:09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照片上的人青春勃发,而看照片的人已是两鬓苍苍

杨振波和妻子在公园跳着欢快的扇子舞

  大漠胡杨之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灵:“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何等壮丽,何等刚烈!

  胡杨精神,赢得赞美,激励人心。

  伊犁河波光粼粼,伊宁公园歌舞轻快。杨振波告诉我们,当年分到伊犁的38名湖北学生,留下的还有18个,“我们是18棵不倒的胡杨。”

  杨振波,伊犁晚报的退休总编辑。少时,他和我们一起来到他的老同学贺年清家中。当年,这两个学生娃娃一起从老家新洲阳逻来到伊犁。

  贺年清翻出了珍藏的老影集。“1959年,湖北省作为全国第一个支援新疆教育建设的省份,在武汉、黄冈、孝感三地区招收应届中学毕业生赴新疆任教。当时各校只有3个名额,我们阳逻石港中学的毕业生全报了名。大家觉得响应党的号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比光荣。”贺年清回忆说。

  经过筛选,全省共有200余名学生踏上了赴疆援教的旅程。

  从鱼米之乡来到荒凉的边疆,湖北学生的震动是巨大的,而更艰巨的考验,是其后漫长的人生岁月。原定“3年援教任务”,可在伊犁的这18人自己给自己的任务,是比3年、30年更长远的一辈子(注:在其他地区扎根的援教人员未能统计)。

  回首往事,杨振波说,200名学生被分别派往新疆的伊犁、昌吉、喀什三个地区,接受短期培训后就拿起了教鞭。“我和贺年清被派到伊犁州新源县一中、二中。我们对哈萨克语一窍不通,却要教哈萨克学生学中文。没办法的办法,就是现学现教,每天先向身边的哈萨克老师请教哈语,再去与学生打交道。”凭着这股韧劲,3年时间,他们熟练掌握了哈语和维语,也让一批批哈族学生学会了汉语。

  45年过去。贺年清在教育战线直至退休。杨振波50岁那年一手创办了《伊犁晚报》,以汉、维、哈三种文字出版,如今他又投身于收集整理哈萨克民间古典音乐《六十二阔恩尔》(即《六十二套曲》之意)的工作中。

  楚天都市报记者熊爱玲查昭晏雯7月10日发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